荆村
在今山西万荣县南。其地发现仰韶文化遗址。
在今山西万荣县南。其地发现仰韶文化遗址。
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北。《清一统志·绍兴府一》:鸿禧观“在会稽县治东北三里,即唐贺知章宅,置为观,名千秋,宋改今名,为朝官典领之地。明永乐中,又改为明真观”。
①西汉长安苑囿。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铁炉庙村一带。宣帝神爵三年(前59)春建。《三辅黄图》卷4载:“乐游苑,在杜陵西北。”②南朝宋置,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玄武湖侧。《宋书·礼志》:“北郊,晋成帝世始立,本
即桑盖。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北伞盖村。民国《绥远通志稿》卷2:第二区有伞盖。蒙古名桑给音格尔,意为仓房。
北宋元符元年 (1098) 分长沙、湘潭两县置,与长沙县同为潭州治。治所在潭州城 (今湖南长沙市)。元为天临路治。明、清为长沙府治,清又为湖南省会。1912年并入长沙县。古旧县名。北宋元符元年(109
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二十五里禹门口村,黄河渡口。《明史·地理志》 蒲州河津县: “西北有龙门山,夹河对峙,下有禹门渡巡检司。”
西周申国都邑。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诗经·大雅·崧高》: “亹亹申伯,王瓒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又 《小雅·黍苗》: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 《水经·比水注》: 谢水 “出谢城北,其源微小,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五十里。源出十泉峰,南流入沩水。《清一统志·长沙府一》:玉堂江“相传宋易祓以玉堂学士归,濯缨于此, 乡人荣之,因名”。
即鲁工拉山。今西藏嘉黎县东鲁贡拉。《清一统志·西藏》 载: 弩卜公拉岭 “在达尔宗城西北三百里,为喀木、卫地之交界”。
即今福建漳平市东南象湖山。明嘉靖 《漳平县志》 卷2: 象湖 “在感化里。薮泽半亩许,泉混,泥深无底,视若田然。相传昔有象奔过此,遂沉不起,因名”。《明通鉴》: 正德十二年 (1517),“詹师富等据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东。《清一统志·琼州府二》: 临川盐场 “在崖州 (治今崖城镇) 东八十里,即宋临川镇故址。……明洪武中置。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