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印山、石宝山。在今四川忠县东北长江北岸石宝寨。《方舆胜览》卷61咸淳府:石宝山“在临江县东五十里”。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1忠州;石宝山“在州东五十里。一名玉印山”。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卷1:玉印
即今四川邻水县。《宋史·地理志》: 隣水县: “乾德四年,移治崑楼镇。”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三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 谓 “高山峡中,地势平敞,往时结营善地”。
又名悬瓠池。在今河南汝南县北二里。《新唐书·李愬传》: 元和十二年 (817),李愬袭蔡州,“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即此。
即今江苏建湖县治建湖镇。旧属盐城县。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盐城县: “湖垛镇在城西北七十里。” 1941年于此置建阳县。1951年改名建湖县。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祥云县。清康熙七年 (1668) 废。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中。古名离堆、离碓、湔堰、都安堰、金堤、楗尾堰、侍郎堰,宋始称都江堰。大堰为战国末秦昭王时蜀守李冰创建,历代维修,形成为古今闻名的伟大的水利工程。它分渠首枢纽工程与灌溉泄水工程,
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五十里魏村牛王庙内。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大德七年(1303)毁于地震, 至治元年(1321)重建。明、清曾予修补。庙内现存廊庑、献亭、正殿、垛殿等。殿内供三王(牛王、马
①东汉改吞列县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宁远附近。三国魏废。②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析绥山县置,属嘉州。治所在今四川峨眉县东南乐都镇。寻省。③1928年改碾伯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即今青海乐
①秦置,属颍川郡。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元和志》 卷8: “在舞水之阳,因名。” 三国魏属襄城郡。南朝宋废。唐开元四年 (716) 复置,属仙州。治所在今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二十六年 (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