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苏溪镇

苏溪镇

①在今湖南新化县西北一百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②在今湖南桃源县北八十里。明置巡司于此。后废。


(1)在浙江省义乌市北部。面积95.6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苏溪,人口 5500。以溪得名。1934年置镇,1946年废镇改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3年复为乡,1986年复置镇。产稻、甘蔗、茶叶、柑橘等。有服装、化工、建材、纺织、消防器材等厂及采石场。商业兴盛,为市北部农、林、副产品集散地,服装交易尤盛。浙赣铁路、杭金公路经此。(2)在江西省泰和县中南部。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白土街,人口 1000。境内苏溪以村临溪水,盛长紫苏而得名。镇以村名。1950年分属泰和县白土、油居乡和万安县苏溪、上宏乡。1954年苏溪、上宏乡改隶泰和县,1956年合并称白土乡。1958年改公社,后改名苏溪。1984年改乡,1996年设镇。为县水稻高产示范区和甘蔗生产基地。特产百合。有电器、农机、建筑、纺织、饲料等厂。庆江化工厂、经纬化工厂、油居山林场、雷冈水电站等驻此。105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蛤蟃湖

    在今江苏邳州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22邳州: 泇河 “在州西北九十里。源出山东峄县,合蛤蟃,连汪渚湖,东会沂水”。

  • 稌山嶂

    又作梌山嶂。在今福建永定县北。《方舆纪要》 卷98永定县: 稌山嶂在 “县北八十余里。山势峻突,绵亘百里。林木茏葱,四时不改。上有石如马。民谣云,石马鸣,则有兵。成化十四年,‘草寇’窃发,太监卢胜合军

  • 汊口桥

    一名会源桥。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南汊口乡。清康熙《休宁县志》卷2:汊口桥“南三十五里。通遂安”。

  • 五梧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平邑县西北。《左传》:哀公八年(前487):“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又,哀公二十五年(前470),“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 皆此。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平

  • 和色尔河

    一名赫色勒河。即今新疆拜城县东克孜勒河,为渭干河支流。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0:和色尔河 “源出拜城县东北四百五十里之大达巴尼岭,西流三十里至伯什克摆草场,又西流一百六十五里至阿尔通伙什卡,折而南

  • 大兆镇

    即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大兆乡。1944年长安县曾移治于此。

  • 大虹螺山

    一作大红罗山。又名长岭山。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明《辽东志》卷1:大虹螺山在“(宁远卫)城东北六十里,层峦叠嶂”。明时因山筑城,今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中部。主峰海拔900米。山体由花岗岩组成。矿产有钼

  • 七女栅

    在今湖北宣恩县南。《宋史·史方传》:“天禧中,……徙夔州。时,富、顺州蛮田彦晏寇施州,焚暗利砦。方领兵直抵富、顺,荡其巢穴,穷追彦晏至七女栅。除之。”《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暗利砦”条下:“《志》云

  • 万松山

    ①在今辽宁绥中县西。明《辽东志》卷1:万松山在“(广宁前屯卫)城西北十五里。东西四百余里,连山海、永平界。山多松,故名”。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6:万松山在“(宁远州)城西一百三十六里,……俗呼松

  • 闼门池

    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抚松县东南与朝鲜交界处之白头山天池。清阮葵生 《长白山记》:“山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 清张凤台 《长白征存录》卷2: “天池。山上有潭曰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