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花山

花山

①在今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西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8怀安卫:花山,“春秋多花,上有池,岁旱不涸”。

②即华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吴地记》:“花山在吴县西三十里,其山蓊郁幽邃。晋太康二年生千叶石莲花, 因名。”

③即华山。在今江苏句容县北。《元史·顺帝纪》:至正七年(1347),“集庆花山劫贼才三十六人,官军万数,不能进讨,反为所败”。即此。

④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南三十里花山。《清一统志·江宁府一》:花山“山最高,上产白牡丹,故名”。

⑤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北。《舆地纪胜》卷42滁州:花山“在全椒县北二十余里。上有古寺基”。《明一统志》卷18滁州:花山“在全椒县西北二十二里。攒峰叠嶂,如花瓣然”。

⑥在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东南三十五里。《清一统志·杭州府一》:花山“坦衍蟠薄,如冈如陀, 多松竹”。

⑦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六十里。《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六年(941),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谋反,攻邓州,不能克而退,“至花山,遇张从恩兵,不意其进之速,合战,大败”。即此。《清一统志·南阳府一》:花山“山上有彩石辉映,望之如花。因名花山坡”。

⑧在今湖北广水市北百里。《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花山“在县北百里,与信阳州接界”。

⑨在今广东广宁县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宁县:花山在“县西北八十里。昔时瑶‘贼’险巢也。今有兵营”。

⑩在今广东花都市(新华镇)东北。《清一统志·广州府》:花山“在花县(今花山镇)北。重峦叠嶂,亘数百里,东接从化,北通清远。本朝置县,因以为名”。

(11)在今广西宁明县西北五十里明江岸。临江峭壁上有古代壮族人民的岩壁画,在龙州、崇左、扶绥等县明江、左江上亦有,在六十幅以上,统称为花山崖壁画。其中花山崖画中,最大的场面长170米,高44米,为国内少见。

(12)一名锦屏山。在今甘肃崇信县南。《方舆纪要》卷58崇信县:花山“在城南”。《清一统志·泾州一》:锦屏山“在崇信县南。县城据其麓,繁花木,三时绚烂如屏,一名花山”。


(1)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东北部、新安江南岸。属黄山。小山脊主峰为中心作放射状分布,犹如一支水仙花,故名。海拔193米。山体椭圆,主峰位于中部。山坡多幼松。宋、元以来即为文人雅士寻幽探胜之所,有摩崖石刻,并建有古刹。(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城北。海拔400米。由于临河峭壁上有岩画,如百花盛开,故名。古代壮族岩画位于左江支流明江沿岸,形象生动,它与龙州花山岩画,是研究壮族历史、文化及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的珍贵史料。宁明、龙州花山岩画与白鹤山、酒壶山、宝剑山、紫霞洞等景点组成花山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3)即“华山(1)(1)”。


猜你喜欢

  • 涐水

    ①即今四川西部之大渡河。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涐水出蜀汶江徼外,东南入江。” 《水经·江水注》: “吕忱曰: 渽水出蜀,许慎以为涐水也,从水我声。南至南安,入大渡水。大渡水又东入江。”②即青衣江

  • 茅坪镇

    原名茅草坪。简称茅坪。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北茅坪镇。1932年置镇,后废。1984年复设茅坪镇。(1)在湖北省秭归县东南部、长江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06平方千米。人口7.3万。镇人民政府驻周家湾,

  • 窦圌山

    一名豆��山。 在今四川江油市北五十里武都镇东北。唐杜光庭 《录异记》: “绵州昌明县窦圌山,真人窦子明修道之所也。西接长冈,犹可通车马,东临峭壁,陡绝一隅,自西壁至东峰,

  • 兰县

    ①南朝宋置,属沈黎郡。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南齐废。②明洪武二年(1369)降兰州置,属临洮府。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成化十三年(1477)复升为兰州。古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兰州置

  • 平戎川

    即今甘肃合水县东北平定川。源出今陕西志丹县界,南流入葫芦河。《资治通鉴》:唐贞元二年(786),吐蕃尚给赞入寇,“军于合水之北。邠宁节度使韩游瓌遣其将史履程夜袭其营,杀数百人。吐蕃追之,游瓌陈于平川,

  • 行廊山

    在今安徽宣州市西部,与芜湖县交界处。《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行廊山“在宣城西南五十里。其南面二峰对峙,环抱若行廊然,故名。山有巨人迹、白云池、梁高僧杯渡道场。今为法云院”。《明一统志》卷15宁国府:

  • 试剑峰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二十里。《舆地纪胜》 卷127吉阳军: 石船 “在南岭之南,距海数步,长丈余,如舟然。旁有峻峰。名试剑峰”。《明一统志》 卷82崖州: 试剑峰 “在崖州南二十里海滨。山有巨石

  • 护驾池镇

    一作傅家池集。即今河北深州市东南护驾池乡。《清一统志·深州一》:傅家池集“在州东南五十里。旧受滹沱河水, 自河北徙,池亦淤塞。今名干河崖。明初置巡司于此,后裁”。

  • 路山

    又名唐纠山。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汉书·地理志》 零陵郡都梁: “路山,资水所出。” 《水经·资水注》: “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纠山,盖路山之别名也。”

  • 乘氏县

    ①西汉置,属济阴郡。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西南五十里。景帝封梁孝王少子买为侯邑。东汉和帝封梁商为乘氏侯。西晋属高平国。南朝宋废。②北魏太和十二年 (488) 置,属济阴郡。治所即今山东菏泽市。取汉故乘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