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芦山县

芦山县

①明洪武六年(1373)改泸山巡司置,属雅州。治所即今四川芦山县。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四川卷下:卢山县“以境内卢山为名也。山在城东,又名卢奴山,以其周匝皆大山,此山在内独小也。字本作卢,后人加草,因山多葭芦也。……一说开明号丛帝,丛帝生卢帝。今雅州芦山县有开明王城,疑即卢帝所居,故曰卢”。清属雅州府。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1939年改属西康省,1955年复属四川省。

②1927年置,属普洱道。治所在今云南思茅市西南六十二里官房。民国《普思沿边各区改设县治案卷》:“因该区原有大庐山、小庐山二支为最著,故改名芦山县。”因与四川芦山县重名,1929年改六顺县。


在四川省中部偏西。属雅安市。面积 1253.4 平方千米。人口11.8万。辖6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芦阳镇。隋仁寿元年(601年)置卢山镇,三年置卢山县,属雅州。《太平寰宇记》芦山县:“以界内芦奴山为名。”《读史方舆纪要》芦山县:卢山“县东九里,接黎州所界。隋以此名县。或谓之卢奴山”。古字芦通卢。大业三年(607年)属临邛郡。唐复属雅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名泸山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始名芦山县。清属雅州府。1913年属上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建县苏维埃政府。1939年属西康省。1950年属西康省雅安专区。1955年属四川省雅安专区,1968年改属雅安地区,2000年属雅安市。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属邛崃山南段分支。芦山河纵贯县境,西纳宝兴河至飞仙关汇天全河后称青衣江。农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并产茶叶、生漆、棕片、大黄、厚朴、黄柏、贝母。有煤、铁、铅、铝土、铜、钾盐及花岗石等矿。工业有采煤、造纸、酿造和花岗石加工等。宝雅公路经此。县境多东汉石刻。有古扼连通南亚、西域的“青衣道”。古迹有汉樊敏碑阙、王晖石棺、平襄楼、飞仙关、姜公庙等。


猜你喜欢

  • 上元县

    唐上元二年(761)改江宁县置,属润州。治所即今江苏南京市。以年号为名。光启三年(887)为升州治。五代吴天祐十四年(917)又分上元县地置江宁县。自此与江宁县同城而治,同为升州治。武义二年(920)

  • 黄牛庙

    一名黄陵庙。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黄陵庙乡。南宋陆游 《入蜀记》: “晚次黄牛庙。” 《舆地纪胜》 卷73峡州: 黄牛灵应庙 “在黄牛峡。相传佐禹治水有功。蜀后主建兴初,诸葛武侯建祠兹土。按三国时西陵、建

  • 管溪

    在今浙江缙云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4缙云县: 管溪 “在县东五十里。源出括仓山,经管溪官山下,又西流入于好溪”。

  • 扫兰

    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之萨乌兰。元代为察合台汗国属地。《明史·西域传四》:“奉贡通名天朝者……曰扫兰。”

  • 布喇克站

    又作布拉克。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南四站镇。乾隆《盛京通志》卷33:鄂多尔图站“七十五里至布拉克站”。

  • 吞昂阿河卡伦

    亦作吞河卡伦。清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汤旺河入松花江口附近。光绪《吉林通志》卷17:“吞昂阿河卡伦,(三姓)城东北松花江北岸一百余里。”

  • 碙洲镇

    即今广东湛江市东南硇洲岛之硇洲镇。《清 一统志·高州府》: 硇洲镇 “硇 一作碙。在吴川县南一百里碙洲上。明初置巡检司于海滨。正统中移此。后废。本朝雍正八年复置”。

  • 威蕃亭

    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西三十里。《方舆胜览》 卷56石泉军: 元丰年间 “石泉夷人犯边,朝廷命孙羲叟帅蜀,召公 (指张上行) 问计,公曰: ‘……今石泉三十里威蕃亭,地名栅底,即唐之威蕃栅,宜先

  • 水井堡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水井堡在“府南二十里。有土城,周一里”。

  • 会昌江

    古称湖汉水。又名贡水、东江。即今江西赣江东源贡水。源出赣、闽边境武夷山脉木马山。西南流至会昌县折向西北流,经于都县西流至赣州市和章水汇合称赣江。《清一统志·赣州府一》:贡水“一名东江,又名会昌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