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塘十三村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01恩平县“鼓角楼山”条:嘉靖三十五年(1556)瑶民起事,督臣谈恺率军讨伐,“官军扳崖而上,克塘茶,进拔良塘十三村”。即此。
在今广东省恩平市西北。明时诸瑶之寨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瑶族起事,官军镇压,拔此地。诸瑶乞降。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01恩平县“鼓角楼山”条:嘉靖三十五年(1556)瑶民起事,督臣谈恺率军讨伐,“官军扳崖而上,克塘茶,进拔良塘十三村”。即此。
在今广东省恩平市西北。明时诸瑶之寨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瑶族起事,官军镇压,拔此地。诸瑶乞降。
在今甘肃舟曲县南。《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景元四年(263),姜维“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即此。在甘肃省舟曲县东南。《三国志·魏志·邓艾传》:景元
即延寿溪。在今福建莆田市北。《新唐书·地理志》 莆田县:“北七里有延寿陂,溉田四百余顷,建中年置。”
元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南睦化乡。明洪武五年(1372)改为木瓜长官司。
北周置,属平桑郡。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池场。隋开皇末改为长池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四川省南江县西南。属清化郡。隋开皇末改为长池县。
1913年改伊通州置,属吉林省吉长道。治所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1929年直属吉林省。1988年改设伊通满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由伊通州改置,治伊通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1988年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桃坪乡古城村。地节二年(前68)属蜀郡。《后汉书·杨由传》:建初间,“广柔县蛮夷反,杀伤长吏,郡发库兵击之”。三国蜀汉属汶山郡。西晋永嘉后废。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婺源县:大鳙水“出大鳙山,溉田六十余顷,西北流入斜水。《志》云,大鳙与芙蓉峰水并入绣水。盖斜水合于大鳙矣”。《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大鳙水“源出大鳙山。山有二
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北四十里顾县镇。《旧唐书·地理志》 岳池县: “初治思岳池,开元二十年移治今所。”
一名荆溪。即今江苏丹阳市东南、武进县西南鹤溪河。《寰宇记》卷92常州武进县:白鹤溪“在县西,去州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白鹤溪在“府西南十里。北通运河,南入滆湖”。又镇江府丹阳县下载
即丹坝长官司。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西南党坝乡朶兰村。《清史稿· 岳钟琪传》: 岳钟琪疏言: “党坝为大金川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