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舞阳县

舞阳县

①秦置,属颍川郡。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元和志》 卷8: “在舞水之阳,因名。” 三国魏属襄城郡。南朝宋废。唐开元四年 (716) 复置,属仙州。治所在今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二十六年 (738) 属许州。元和十三年 (818) 移治吴城 (在今舞阳县东)。北宋属颍昌府。金泰和八年 (1208)移治今舞阳县,属裕州。蒙古至元三年 (1266) 废。后复置。清属南阳府。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②三国吴改无阳县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东晋义熙中移治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 南齐改名��阳县。


(1)古县名。三国吴置,治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北。属武陵郡。东晋时移治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南朝齐改㵲阳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中部。属漯河市。面积776平方千米。人口60.7万。辖7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舞泉镇。因县城在舞水(今三里河)之北,故名。战国为魏舞阳邑。秦置舞阳县,治今县西北。《太平寰宇记》:舞阳县“在舞水之阳,因以名县”。西汉置定陵县,治今舞阳县北北舞渡。南朝宋废舞阳县。北魏皇兴元年(467年)改定陵县为北舞阳县。孝昌中析置西舞阳县,治今舞阳县西。永安中置定陵郡,治北舞阳县。东魏废西舞阳县。隋开皇初废定陵郡,县属颍川郡。唐贞观初废北舞阳县;开元四年(716年)在秦舞阳县城(今舞阳县西北)复置舞阳县,属许州。元和十三年(818年)移治吴城镇(今舞阳县东吴城)。宋因之。金初移治舞泉镇(今舞阳县城),初属许州;泰和八年(1208年)属裕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县,设北舞镇巡检司。元大德七年(1303年)废,复置舞阳县,属裕州。明、清因之。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属漯河市。地处黄淮洪积平原,沙河、泥河、澧河流经境内。县东部沙河、澧河之间为泥河洼畜洪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大豆、芝麻、烟叶。工业有机械、化工、酿酒、建材、造纸等。许泌、漯叶公路经过县城。古迹有贾湖遗址、阿岗寺遗址、湖南郭遗址、彼岸寺大殿、山陕会馆彩牌楼等。


猜你喜欢

  • 奔不儿亦思刚管军招讨司

    元置,属土蕃等路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理塘、巴塘一带。后废。

  • 赵奢垒

    在今山西和顺县东四十五里石家庄。《寰宇记》 卷44和顺县: 赵奢垒 “在县东五十里”。《清一统志·辽州》: 赵奢垒 “即赵奢救韩,去阏与五十里而军筑垒处”。

  • 桥州

    ①唐贞观六年 (632) 以处降羌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后废。②唐贞观六年 (632) 置,为羁縻州,属安定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唐贞观六年(632年)以

  • 台子山

    在今江苏盱眙县东一里。《寰宇记》卷16:“按《宋书》云,元嘉二十七年,宋将臧质屯兵盱眙城内以拒魏师,魏引军士造弩台以射城中,因以为名。”

  • 赵屯浦

    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赵屯浦 “旧当淀山湖北,直受湖水,泻于吴淞江,阔五十丈,通江五大浦之一也。宋、元以来,屡经浚治。……后水利不修,浦去淀湖益远,湖水自北曹港分支

  • 单牒县

    东晋末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东二十五里。南朝梁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新州。贞观中废。(单shàn) 古县名。晋末置,治今广东省新兴县东。属新宁郡。南朝梁废。唐武德四年(621年

  • 张三城守捉

    唐置,在今新疆和硕县东乌什塔拉回族乡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西州交河郡:“吕光馆又经盘石百里,有张三城守捉。”即此。唐置,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东乌什塔拉。属西州。后废。

  • 平阳千户所

    明置,在今浙江平阳县。《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平阳守御千户所“在平阳县治西。洪武二年建,隶温州卫”。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在今浙江省平阳县。属温州卫。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裁。

  • 沈鹿

    春秋楚邑。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左传》:桓公八年(前704),“楚子合诸侯于沈鹿”。即此。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钟祥市东。《左传》桓公八年(前704年):“楚子合诸侯于沈鹿。”即此。

  • 高要郡

    南朝梁大同中置,属广州。治所在高要县(今广东肇庆市)。隋开皇九年 (589) 废。唐天宝元年 (742) 复改端州为高要郡。治所仍在高要县。辖境相当今广东肇庆、高要、高明三市地。乾元元年(758)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