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胜水关

胜水关

在今湖北宣恩县南,接湖南龙山县界。《方舆纪要》 卷82忠建宣抚司: 胜水关在 “司东南三百里”。


猜你喜欢

  • 八舟蛮夷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改八舟军民长官司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北二十里八舟。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属黎平府。清以后废。

  • 石家堡

    ①明置,属义州卫。在今辽宁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37义州卫:石家堡“在卫西南。其相近者曰八塔山堡”。②北宋元丰四年(1081)置,属诚州。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三十里。后属靖州。北宋元丰四年(

  • 思陵山

    即思灵山。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思陵山 “一名西山,亦曰西陵。秀峙穹窿,映带府治。上有三清岩”。

  • 河庄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孟河镇。《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 河庄在 “府西北八十里,当孟河之口。《江防考》: 自京口而下,惟河庄贼可深入,由大江入孟河,抵奔牛,趣府城,至便且易。今孟河营置于此”。

  • 琅 (瑯) 邪山

    又作琅琊山、瑯琊山。即今安徽滁州市西南十里琅邪山。《寰宇记》 卷128滁州清流县:琅邪山 “其山始因东晋元帝为琅邪王避地此山,因名之”。《方舆纪要》 卷29滁州: 琅邪山在 “州南十里。晋伐吴,命琅邪

  • 南谯州

    南朝梁大同二年 (536) 侨置,治所在桑根山下 (今安徽全椒县西北)。北齐天保三年 (551)徙治新昌郡 (今安徽滁州市)。北周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全椒、来安及江苏盱眙等地。隋开皇初改为滁州。

  • 汤郎马

    即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汤郎乡。清康熙间置土巡检司于此。

  • 调埠寨

    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清一统志·廉州府》: 白龙寨 “又西有川江寨、陇村寨、调埠寨、珠场寨,皆南至平江池十余里”。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海口。

  • 川北道

    清代四川五分巡道之一。治所在保宁府(今四川阆中市)。辖保宁、顺庆、潼川三府,相当今四川安岳、潼南、岳池、邻水以北,涪江中游、嘉陵江中上游地区。(1)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雍正八年(1730年)置,驻

  • 津里山

    一名秦履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中。《舆地纪胜》 卷6常州: 津里山 “在太湖中,晋陵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四番志》 作秦履山,云始皇常登此。今山中有祥符寺,重湖叠嶂之间,颇为幽绝”。《清一统志·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