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肃宁县

肃宁县

①隋大业五年 (609) 置,属且末郡。在今新疆且末县附近地。隋末废。

②金改肃宁城置,属河间府。治所即今河北肃宁县。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入河间县,后复置,属河间路。明属河间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中部。属沧州市。面积525平方千米。人口32.5万。辖5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肃宁镇。秦于今县东南置武垣县。三国魏移治于今河间市南。隋、唐为河间县地。北宋雍熙三年(986年)置平虏砦(今县城),景德二年(1005年)更名肃宁城,取“宁靖地方”之意。金置肃宁县,治今址,属河间府。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河间县,为肃宁镇;寻复置,属河间路。明、清属河间府。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属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沧县专区,1952年属定县专区,1954年属沧县专区,1958年并入河间县,1962年复设肃宁县,属沧州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划归沧州市。地处冀中平原中部。有小白河东、西支流斜贯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谷子。盛产鸭梨。为全国优质棉和省生猪生产基地县。有棉纺、机械、造纸、建材等工业。京九铁路、朔黄铁路及定河、肃饶公路经此。古迹有武垣城遗址。


猜你喜欢

  • 遒县

    即逎县。在今河北涞水县北。《汉书·地理志》 涿郡逎县 《注》 引师古曰: “逎古遒字。” 《晋书·地理志》: 幽州范阳国作遒县。即“逎县”。

  • 上湖城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置,属诏安县。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北上湖。明、清时为戍守要地。即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北寮上湖。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筑,为戍守处。

  • 芙容圩

    旧芙蓉湖。在今江苏武进县东、无锡市西北、江阴市南。广袤数十里。明宣德中周忱于湖北筑堤阻止江水流入,四周开渠排水,开辟农田三万七千亩,称为芙蓉圩。

  • 荣祉山

    一名灵芝山。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四十里始建乡境。《旧唐书·地理志》 始建县: “旧治拥思茫水。圣历二年,移治荣祉山。” 《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荣祉山,“ 《皇朝郡县志》 云: 在井研县东北。……

  • 忠门镇

    清置,属莆田县。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忠门镇。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部、笏石半岛中部。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忠门,人口900。唐林蕴,旌表“忠烈”,其后代居此,故名。1949年设忠门

  • 纳里哥

    又作亦里干、纳里干。元代东北民族,分布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至江口南北一带。《元史·世祖纪二》:至元元年(1264),“征骨嵬。先是吉里迷内附,言其国东有骨嵬、亦里干两部,岁来侵疆

  • 长河西安抚司

    五代后蜀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元改为长河西宣抚司。

  • 充山

    一作冲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二十五里太湖滨。有巨石突出湖中,名鼋头渚。明洪武《无锡县志》卷2:充山“与独山相对”。

  • 峨眉峰

    即今福建泰宁县西北峨眉峰。《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泰宁县: 峨眉峰 “在县北五十里。周围数十里,高数千丈。类蜀之峨眉”,故名。在福建省泰宁县西北部。属杉岭。由凝灰岩、安山岩构成。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

  • 济北郡

    ①秦置,治博阳 (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旧县)。辖境南至今山东泰安、莱芜,西至德州、平原,东至邹平、阳信,北至河北盐山、海兴等地。西汉初改置济北国。后国除屡改为郡,不久复为国。南朝宋改济北国为郡,徙治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