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洲
又名翁山。即今浙江东部舟山岛。《元和志》卷26明州鄮县: 翁洲 “入海二百里,即 《春秋》 所谓甬东地也……其洲周环五百里,有良田湖水,多麋鹿”。宋后限指今舟山岛东部 一山峰。
即今浙江舟山岛。《元和郡县志》明州鄮县:“翁洲,入海二百里,即《春秋》所谓甬东地也”。“其洲周围五百里,有良田湖水,多麋鹿”。
又名翁山。即今浙江东部舟山岛。《元和志》卷26明州鄮县: 翁洲 “入海二百里,即 《春秋》 所谓甬东地也……其洲周环五百里,有良田湖水,多麋鹿”。宋后限指今舟山岛东部 一山峰。
即今浙江舟山岛。《元和郡县志》明州鄮县:“翁洲,入海二百里,即《春秋》所谓甬东地也”。“其洲周围五百里,有良田湖水,多麋鹿”。
亦作焰阳洞。在今四川仁寿县南。《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艳阳洞 “在州城至道观之后。昔张天师既誓玉女于井,因藏去其衣,念藏之未固,径取锁之石室, 或谓之藏衣洞。 洞在重岩之下, 㟏岈
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南浦县置,为安乡郡治。治所即今四川万县市。《寰宇记》 卷149万州南浦县: 鱼泉县 “以地土多泉,民赖鱼罟为名”。北周改为安乡县。古县名。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析朐
北宋乾德五年 (867) 废银山县为镇,属盘石县。即今四川资中县南四十里银山镇。明置巡司于此。(1)在山东省东平县西部偏北。面积98.9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前银山,人口8120。明洪武
古代中国至亚洲西部、南部及欧、非各地之交通道路。主要运输货物为中国之丝绸,故又名丝路。其主要路线:东端起自今陕西渭水流域,向西通过甘肃河西走廊后,或经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北面的通道,在疏勒(今喀
元置,在今江西泰和县西南浩溪。
即黄天荡。在今江苏苏州市东,葑门外六里。《资治通鉴》: 唐乾宁三年 (896),杨行密救董昌,遣兵与钱镠 “战于皇天荡”。又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淮南兵围苏州,吴越兵内外合击,大破之,“周本夜遁,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南十八里丫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地图》阳湖县:“丫河桥在城西南二十六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武进县西南有“丫河镇”。
在今江西武宁县西南。《舆地纪胜》卷26隆兴府: 柳山 “在武宁县西四十里。峰峦峭拔甲于群山。远望如文笔状,为武宁之绝景。旧传 (唐) 柳浑尝隐于此,故号柳山”。(1)山名。在江西省武宁县中部。孤峰突起
①即今安徽石台县治。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7石埭县:七里街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为石埭故县”。②在今河南息县南七里冈。《金史·仆散安贞传》:兴定五年(1221),伐宋,“安贞出息州,军于七里镇”。即此。
即今广东吴川市西板桥镇。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10: 板埠在 “县西北四十里。又名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