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白镇
即今陕西大荔县西南二十里羌白镇。清乾隆四年(1739)设县丞驻此。民国时设县佐。
在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羌白,人口 5290。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讨羌,置羌族白纳目希汗于此,故名羌白。清雍正年间设羌白镇。1949年设羌白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西瓜、花生。县西南部农贸集市。渭韩公路经此。古迹有唐祁国公王仁皎墓。
即今陕西大荔县西南二十里羌白镇。清乾隆四年(1739)设县丞驻此。民国时设县佐。
在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羌白,人口 5290。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讨羌,置羌族白纳目希汗于此,故名羌白。清雍正年间设羌白镇。1949年设羌白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西瓜、花生。县西南部农贸集市。渭韩公路经此。古迹有唐祁国公王仁皎墓。
一作祁乡县。三国魏置,属新城郡。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南。南朝梁废。即“祁乡县(2)”。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
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的金山寺。《清一统志·镇江府一》:江天寺“在丹徒县金山。旧名泽仁寺,又名龙游寺,通名金山寺。……康熙二十三年有御制金山寺诗,并御赐金山江天寺碑及江天寺祗树二扁额,因改今名”。
即今广东花都市 (新华镇) 西南炭步镇。清设水西巡司于此。
清光绪年间置,即今新疆鄯善县东七克台镇。宣统《新疆图志》卷80鄯善县:齐克腾木“回语言得泉水也”。
明嘉靖十一年 (1532) 置,属龙岩县。即今福建龙岩市东南六十五里适中镇。清雍正十年 (1732) 移雁石巡司于此。为县赴龙溪 (漳州)、永定适中之地,故名。
一作米的克池。在今西藏嘉黎县西南。迷梯克藏布江发源于此。
即今河北曲阳县东北下河乡。清道光《定州志》卷7曲阳县市集:下河村在“城北二十里”。
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古黄河上。《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为长寿津。《述征记》曰:‘凉城到长寿津六十里,河之故渎出焉’”。《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魏孝武帝派遣贾显智、斛斯元寿镇滑台,
即清水。在今四川开县东北之东河,为小江 (开江) 支流。《明史·地理志》 开县: “南有开江,彭溪之上流,有清江自县东流合焉。”白龙江支流。在四川省东北部。源出青川县西北摩天岭大草坪南麓,东南流经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