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绛县

绛县

①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新田遗址。东汉改绛邑县。

②西魏恭帝改南绛县置,属绛郡。治所在今山西绛县南十里。隋开皇三年 (583) 属绛州。大业初属绛郡。唐属绛州,武德元年 (618) 移治今绛县。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③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南宁州。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北二十六里龙街。武德七年 (624) 属西宁州,贞观八年 (634) 属黎州。天宝后省。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高祖封周勃为绛侯于此。后改为县,属河东郡。东汉改为绛邑县。(2)西魏恭帝以南绛县改置,治今山西省绛县南。唐武德元年(618年)移至今绛县。(3)唐置,治今云南省江川县东北龙街。属黎州。南诏时改为江川县。(2)今县名。在山西省西南部、中条山西北麓。属运城市。面积1013平方千米。人口27.4万。辖8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古绛镇。西汉置,故治在今曲沃县城西南。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南绛县,县治在车厢城(即聚邑,今城关镇南城村)。西魏恭帝时去“南”字,直为绛县,治今县南。《元和郡县志》:绛县“因县北绛山为名”。为绛郡治。隋开皇初属绛州;大业初复属绛郡,义宁元年(617年)改属翼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县治从车厢城迁至今址,属浍州;四年浍州废,改属绛州。五代、北宋因之。金兴定四年(1220年)属翼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垣曲县并入绛县,元至元十六年复置垣曲县。明、清属绛州。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2年属太岳区。1949年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涑水河、续鲁峪河、磨里峪河、里册峪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谷子为主。矿产有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石英、重晶石、云母石、方解石、石棉、金、铜、铁等。工业有化工、冶金、纺织、建材、食品等。礼垣铁路和绛垣、绛翼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晋国三君古墓、太阴寺、泰山庙、乔寺碑楼等。


猜你喜欢

  • 华口

    在今福建漳平市东。《清一统志·龙岩州》“三峰隘”条下:“又东有华口、安井、赤坑口等隘,路通龙溪县。”

  • 渠江口

    一名嘉渠口。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渠江注入嘉陵江处。《元史·世祖纪》: 至元九年 (1272)九月,“统军使合刺等兵掠合州及渠江口,获战船五十艘”。即此。

  • 太平郡

    ①北魏置,属朔州。治所在太平县(今山西宁武县东北)。北周废。②北齐改神武郡置,治所在神武县(今山西神池县东北)。北周废。(1)北魏置,治太平县(在今山西寿阳县北)。后废。(2)北齐改神武郡置,治神武县

  • 九日山

    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九日山。《方舆胜览》卷12泉州《山川》:九日山“在南安县西三里。……《府志》或云,有道人语自戴云山来此,九日乃到,因名”。山上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七十四方,其中十三方为祈风石刻,记

  • 陡阳关

    即斗焰关。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29和州: 斗焰关亦名陡阳关。“明初取和阳,遣张天祐等将奇兵出陡阳关”。又称斗焰关。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斗焰山北。明初取和阳,遣张天祐出陡阳关进薄小西门

  • 安丰郡

    ①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分庐江郡置,属豫州。治所在安风县(今安徽霍邱县西南二十里)。辖境相当今安徽金寨、霍邱二县大部及河南灌河流城。东晋末废。②南朝宋末复置,治所在安丰县(今霍邱县西南二十里)。辖境

  • 枝江侯国

    东汉改枝江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三国魏复为枝江县。

  • 卢水

    ①即青龙河。滦河支流。在今河北东北部。源出辽西丘陵,西南流入河北境,经宽城、青龙二满族自治县及卢龙、迁安二县南入滦河。《汉书·地理志》:肥如县有“卢水, 南入玄”。《水经·濡水注》:卢水“出(肥如)县

  • 蒲奴水

    今蒙古国西南之翁金河。源出前杭爱省阿尔拜雷西北,东南流至中戈壁省赛尔阿博东南入沙漠。《汉书·匈奴传》: 征和二年 (前91),御史大夫商丘将三万余人出西河攻匈奴,“至追邪径无所见,还。……至蒲奴水,虏

  • 北新关

    在今浙江杭州市北大关。清雍正《浙江通志》卷86:“附关有桥曰北新,故以名关。”为杭州城北门户,商旅辐凑,明成化中设户部分司驻此。清设千总驻防。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明成化中,设户部分司驻此,清设千总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