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里哥
又作亦里干、纳里干。元代东北民族,分布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至江口南北一带。《元史·世祖纪二》:至元元年(1264),“征骨嵬。先是吉里迷内附,言其国东有骨嵬、亦里干两部,岁来侵疆,故往征之”。
又作亦里干、纳里干。元代东北民族,分布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至江口南北一带。《元史·世祖纪二》:至元元年(1264),“征骨嵬。先是吉里迷内附,言其国东有骨嵬、亦里干两部,岁来侵疆,故往征之”。
在今山西寿阳县东北。《资治通鉴》:西晋永嘉六年(312),拓跋猗卢击败刘曜。“猗卢因大猎寿阳山”。胡三省注:“寿阳山,在乐平寿阳县。”古山名。又称方山或神福山。在今山西省寿阳县东北。西晋永嘉六年(31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6广通县:阿纳雄山在“县(治今广通镇)东北十五里。高逾千仞。有泉出山西,为罗申河;出山南,为阿陋河”。
本名疁门。即今江苏苏州市旧城东门。《越绝书 ·吴地传》: “从阊门到娄门九里七十二步。”《吴地记》: “吴门本号疁门,东南秦时有古疁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 《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长洲县 “吴郡城
北魏太和八年 (484) 建,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五里。《洛阳伽蓝记》 卷5:“嵩高中有……嵩阳寺。” 《中岳嵩阳寺碑》: “有大德沙门生禅师,……于太和八年,岁次甲子,建造伽兰,筑立塔殿,布置僧房。”
明宣德三年 (1428) 筑,在今河北蔚县东南五十五里黑石岭村。清设把总驻此。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东南。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废。元置,治今贵州省思南县东南。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废。
唐置,为羁縻州,属芳池州都督府。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境。后废。
①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府河注入岷江处。《晋书·李势载记》:东晋永和三年(347), 桓温“次青衣,势大发军距守,又遣李福与昝坚等数千人,从山阳趣合水距温”。即此。②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大渡河注入岷江处。《
五代后蜀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元改为长河西宣抚司。
又称木稀峰。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23毕节卫:木稀山“崖陡峻,石磴崎岖,仅容一马,设关以守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