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简州

简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置,治所在宁浦县 (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十八年 (598) 改为缘州。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简州。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地。六年 (623) 改为南简州。

②隋仁寿三年 (603) 置,治所在阳安县 (今四川简阳市西北绛溪河北岸)。《元和志》 卷31简州:“因境有赖简池为名。” 大业三年 (607) 废。唐武德三年 (620) 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为阳安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市及金堂县部分地。元属成都路。省阳安县入州。明洪武六年 (1373) 降州改简县。正德八年 (1513) 复升为简州,属成都府,移治今简阳市。清不辖县。1913年废州,改为简阳县。

③唐武德五年 (622) 改云州置,治所在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市)。《新唐书·地理志》 简州: “以县南有简渎取名。” 八年 (625) 废。


(1)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治宁浦县(今广西横县西南、郁江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一带。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缘州,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六年改为南简州。(2)隋仁寿三年(603年)析益州置,治阳安县(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因境有赖简池为名”(《元和郡县志》)。辖境约当今四川省简阳、资阳两市地。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益州复置。辖境约当今简阳市和金堂县东南部分地区。属剑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阳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简州。北宋初以后辖境减缩,仅有今简阳市地。属成都府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附郭阳安县入州。属成都路。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为县,正德八年(1513年)复升为州。属成都府。清不领县。1913年改为简阳县。(3)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云州置,治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丹阳市地。属江南东道。八年废。


猜你喜欢

  • 十二子山

    又作十二子石。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南卡里马塔岛稍北,或以为即其中之塞鲁土岛。《顺风相送》“猪蛮饶潼回针再详”条:“(假里马)用单壬五更见十二子山。”

  • 洪范门

    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 (今甘肃武威市)北门。《晋书· 吕光载记》: 郭黁 “夜烧 (吕) 光洪范门”,即此。

  • 耙耧山

    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河南府一》: 耙耧山在 “方山之西。下有程伊川故宅”。

  • 资坵镇塘

    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一百一十四里资丘镇东。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长阳县西有资坵镇。1980年滑坡,徙于桃山今址。

  • 零绿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罗州。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营仔镇西凌禄村。《新唐书·地理志》 零绿县: “以零绿水名。” 五代南汉改属常乐州。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980) 废入吴川县。古县名。唐武德五

  • 太康县

    隋开皇七年(587)改阳夏县置,属陈州。治所即今河南太康县。大业初属淮阳郡。唐属陈州。五代梁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清属陈州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东部。属周口

  • 赤水驿

    即今陕西华县西赤水镇。唐为长安与洛阳间陆路交通重要驿站。罗邺有《春夜赤水驿旅怀》诗。即今陕西省华县西赤水镇。唐为长安与洛阳间陆路交通重要驿站。唐天复元年(901年),朱全忠西至长安,自华州(今华县)西

  • 铜期镇

    北宋置,属石照县。即今四川合川市西三十里铜溪镇。

  • 冶甫山

    即冶父山。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隋书·地理志》:庐江郡庐江县“有冶甫山”。即“冶父山”。

  • 邢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龙冈县(北宋末改名邢台县,在今河北邢台市)。《元和志》卷15邢州:“以邢国为名。”大业三年(607)改为襄国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邢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巨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