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郡
北魏改章武国置,治所在成平县 (今河北沧州市西),后迁治平舒县 (今大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清河、海河以南,文安、大城县以东,沧州市、海兴县以北地区。隋开皇初废。
北魏以章武国改置,治平舒县(今河北大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城、文安、青县及沧县东部等地。隋开皇初省。
北魏改章武国置,治所在成平县 (今河北沧州市西),后迁治平舒县 (今大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清河、海河以南,文安、大城县以东,沧州市、海兴县以北地区。隋开皇初废。
北魏以章武国改置,治平舒县(今河北大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城、文安、青县及沧县东部等地。隋开皇初省。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升泰安直隶州为府,属山东省。治所在泰安县 (今山东泰安市)。辖境包括今山东泰安、新泰、莱芜、肥城、平阴、东阿、东平等市县地。1913年废。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泰安州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南。《方舆纪要》 卷11房山县: 挟河 “出县东南中浣谷,流入涿州界”。清《日下旧闻考》 卷103: “挟河在 (房山) 县东南三十里,与涿州良乡交界。发源县之青龙潭东归公村,河亦名
或称高加堰。简称高堰。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洪泽湖东北。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接盱眙县界,长九十里。东汉陈登始建。明永乐初陈瑄重筑。万历六年 (1578) 潘季驯再筑。《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高家堰
即今江西吉安市东南陂下村。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公略县后曾迁治于此。
东魏武定七年(549)置,属沭阳郡。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南朝陈太建五年(573)为沭阳郡治。北周建德七年(578)改为沭阳县。古县名。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治今江苏省沭阳县。为沭阳郡治。北周建德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大业初省入寿光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寿光县置,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属北海郡。大业初省。
后金崇德元年(1636)建,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北巨流河村。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30:巨流河城在“(广宁)城东北二百三十里。……康熙二十年置巡检司于此,乾隆四十二年移驻凤凰城”。
一作濝关。在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南。《后汉书·邓禹传》: 建武元年 (25),“禹自箕关将入河东”。《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杨奉等“乃以天子还洛阳。出箕关”。又称濝关。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
即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十里黄金庄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清河县图: 东北有黄金庄。
①俗称煤山。即今北京故宫神武门北景山。明永乐五年(1407)兴建北京宫殿,将拆除元宫殿及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堆积成土山。土山位于纵贯皇城中轴线上,取名万岁山。《明一统志》卷1:西苑“东北有万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