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山
即幕府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长江南岸。垄多石,居人煅以取灰,故又名石灰山。《明史·太祖纪》:至正二十年(1360), 陈友谅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府,太祖命“常遇春伏石灰山”。即此。
即幕府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长江南岸。垄多石,居人煅以取灰,故又名石灰山。《明史·太祖纪》:至正二十年(1360), 陈友谅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府,太祖命“常遇春伏石灰山”。即此。
亦名漳葭港。在今安徽安庆市西。《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张家港“在府西北五里,其上流曰积石河”。《清一统志·安庆府一》:漳葭港“在府城西门外。土名老河。东西迤逦六十余丈,上通潜山、太湖、望江三县
西魏置,属洵州。治所在洵阳县 (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辖境相当今陕西旬阳县地。隋开皇初废。西魏置,治洵阳县(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属洵州。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安康市东部一带。隋开皇初废。
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新唐书· 吐蕃传》: “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窣野。” 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穷结等县境。
南朝梁置,属海昌郡。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隋开皇时废。
明置,属义州卫。即今辽宁义县东北清河城子。明《辽东志》卷3:大清堡“堡南姚家屯可屯兵,细河台可按伏”。明置,即今辽宁省义县东北清河城子。属义州卫。位长城内侧。明万历四年(1576年),插汉部黑石炭、大
①即今福建福州市西侧乌石山。《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 乌石山,“唐天宝八载改曰闽山。宋熙宁间,郡守程师孟改曰道山”。②一名灵峰。在今湖南宁乡县东三十里。《清一统志·长沙府一》: 灵峰 “一名道山。以
即文良港。又名龙门港。即今台湾澎湖县澎湖岛东龙门村。清设文良港汛。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二十七日, 日舰先佯攻妈祖宫炮台,实从良文港登岸,清兵大败,即此。即今台湾省澎湖县东湖西乡龙门村。清光绪二
①即古到刺山水。在今河北蔚县东。《清一统志·宣化府二》 引 《旧志》: “金河在蔚州东南七十里。发源小五台山,西北流入壶流河。其水映石如金,故名。”②即古芒干水。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隋书·
唐大足元年(701)改福禄州置,治所在安远县(今越南义静省南境)。天宝元年(742)改为福禄郡。
又作临资口或临泚口。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卷29: “陵子市在 (湘阴) 县西,即林子口县丞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