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楼县

石楼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吐京县置,属隰州。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大业三年(607)属龙泉郡。唐属隰州。《元和志》卷12石楼县:“因县东石楼山为名。”明万历四十年(1612)改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中西部、黄河东岸、吕梁山西麓,西邻陕西省。属吕梁市。面积 1743 平方千米。人口10.4万。辖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灵泉镇。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封宣义为土军侯。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封代共王子郢客为土军侯,后置土军县,属西河郡。东汉废。十六国夏王赫连勃勃置吐京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置吐京郡,又置岭西县为郡治。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改岭西县为吐京县,仍为吐京郡治。隋开皇初废吐京郡,十八年(598年)改吐京县为石楼县,因县东石楼山为名(《元和郡县志》),属龙泉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属东和州。二年改属隰州。五代、北宋、金、元因之。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改属汾州府。清因之。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汾阳专区,1951年属临汾专区。1958年并入吕梁县,1960年恢复石楼县,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1年属吕梁地区。2003年属吕梁市。黄河、屈产河、义牒河、和合河、小蒜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莜麦、荞麦、油料作物为主,盛产红枣。矿产有煤、铁、铝土、耐火黏土、天然气。工业有煤炭、冶金、化工、建材、陶瓷、机械、食品等。名胜古迹有兴东垣东岳庙、殿山寺戏台等。


猜你喜欢

  • 益津县

    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置,为霸州治。治所即今河北霸州市。蒙古中统四年 (1263) 废,至元二年 (1265) 复置。明洪武初废入霸州。古县名。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置,治今河北省霸州市

  • 梅树岭

    在今四川广元县南梅树乡境。《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 梅树岭 “在县东南四十里。丛林深菁,中多猛兽,有梅树关”。

  • 瓮口戍

    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北。即后燕慕容隆破张愿处。《方舆纪要》 卷31禹城县引 《三十国春秋》:“隆兵至斗城,愿兵奄至,隆击却之,谓慕容德曰: 愿乘人不备,宜得大捷,而我士卒以悬隔河津势迫之故,人思自战,故能

  • 永阳镇

    ①即今河北涞水县西十七里永阳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涞水县图:西有西永阳。光绪《涞水县志》卷1:永阳镇“离城二十里”。②即今江西吉安县西南永阳镇。《清一统志·吉安府二》:永阳镇巡司“在庐陵县西六十

  • 大板昭

    在今四川小金县北两河乡西北大板。《清史稿·常青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征金川,“阿桂师进攻勒乌围,常青与富勒浑护饷道, 自明郭宗至大板昭、兵卒巡视,分守小沙坝、沙坝、三松坪诸地”。即此。乾隆四十

  • 盘石后 (後) 千户所

    明置,属盘石卫。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后所乡。《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 盘石守御后千户所在 “乐清县东三里。成化五年自盘石卫城移置此,仍隶盘石卫”。清初废。

  • 福建路

    北宋雍熙二年 (985) 改两浙西、南路置,治所在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置福建行中书省。北宋雍熙二年(985年)改两浙西、南路置,治福州(今福建福州市

  • 中江县

    ①北周天和二年(567)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寻改为中江县,属资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隋开皇元年(581)避杨忠讳改为内江县。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玄武县置,属潼川府。治所即今四川中

  • 安国药王庙

    在今河北安国市南关。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始建。药王姓邳名彤,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开国功臣,才兼文武,精通医理,遐迩闻名,死后葬于安国南关。建中靖国元年,宋徽宗追封为灵贶侯,并建庙祭祀。

  • 朝阳

    在今云南红河县南二十五里。明、清时落恐甸长官司治此。(1)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中部。朝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20。1937年建村,命名朝阳。农产小麦、莜麦、玉米、谷子等,畜产牛、马、羊、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