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
即今江苏吴县东北湘城镇。《清一统志·苏州府二》: 相城 “相传子胥初筑城时,先于此相地垒土为城,下湿乃止。其地因以为名”。
区片名。在安徽省淮北相山区中部、相山南麓。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25.2万。因处相山南麓,为秦相县治所得名。秦置相县,是秦、汉时期泗水郡和沛郡的首邑。北齐废。现为淮北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有大型坑口电厂,矿山机械、通用机械、机电修配、玻璃、纺织等工业。符夹铁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相山公园、相山庙、共姬墓、桓谭藏书处遗址。
即今江苏吴县东北湘城镇。《清一统志·苏州府二》: 相城 “相传子胥初筑城时,先于此相地垒土为城,下湿乃止。其地因以为名”。
区片名。在安徽省淮北相山区中部、相山南麓。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25.2万。因处相山南麓,为秦相县治所得名。秦置相县,是秦、汉时期泗水郡和沛郡的首邑。北齐废。现为淮北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有大型坑口电厂,矿山机械、通用机械、机电修配、玻璃、纺织等工业。符夹铁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相山公园、相山庙、共姬墓、桓谭藏书处遗址。
元至正十七年 (1357) 朱元璋改常州路置,属江南行中书省。治所在武进县 (今江苏常州市)。明洪武中直隶京师 (永乐后直隶南京)。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无锡、江阴、武进、宜兴等市县地。泰昌初避光宗朱常
又名鄱江驿。元置,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南。明洪武四年 (1371) 改为芝山驿。又作鄱江驿。元置,在今江西省鄱阳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名芝山驿。
又名沟崖。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十八里。德胜口村居沟口,是进入沟沟崖必经之地。有上崖、中崖、下崖之分。明、清时建有瑞峰庵、斗姥宫、娘娘庙、玉虚观等大小庙宇七十二座,今多已不存。相传这里原有飞瀑垂帘、寒泉
①在今四川彭州市西。《资治通鉴》:唐龙纪元年(889),“王建大破山行章于新繁,杀获近万人,行章仅以身免。杨晟惧,徒屯三交”。②在今陕西汉中市东北。《水经·沔水注》:“褒水又东南径三交城,城在三水之会
唐至德二载(757)以蜀郡为玄宗“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建号南京。上元元年(760)撤销京号,为剑南四川节度使治。治成都县、蜀县(后改华阳县,今四川成都市)。宋为成都府路治。蒙古入蜀改为成都路。明复改
春秋许邑。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春秋》:定公四年 (前506) “许迁于容城”。古邑名。春秋许邑。春秋、战国之际曾为许国都城,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春秋》定公四年(前506年):“许迁于容城”,即此
即今甘肃徽县东永宁河。《水经·漾水注》: 河池水 “出河池北谷,南径河池戍东,西南入浊水”。
即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南之卡里马塔岛。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假里马打 “山列翠屏,阛阓临溪,田下,谷不收。……採蕉实为食。煮海为盐,以适他国易米”。
在今湖南茶陵县东八十里。明置视渡口巡司。《方舆纪要》 卷80茶陵州: 视渡口镇,“ 《志》云: 州境有花石、虎背、严河、古城、老虎、白石、高水、仙女、会仙、磨石等十寨,俱元末州民避兵处”。
三国魏文帝时洛阳正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部。《三国志·魏书 ·文帝纪》 载:黄初元年 (220) 十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裴松之按: “诸书记是时帝居北宫,以建始殿朝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