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西藏盐井县。后属西康省,改为盐井宗。1983年复设盐井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西藏盐井县。后属西康省,改为盐井宗。1983年复设盐井县。
在今西藏生达县驻地。藏语意为背阴口。旧属西康同普县,1960年后划归江达县。1983年设立生达县。集镇名。在西藏自治区江达县西北部。生达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00。生达,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
在今广东德庆县西。《方舆纪要》 卷101德庆州: 沿头埠在 “州西八十五里……近大江北岸”。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渭溪镇。清光绪《合州志》 卷4: 渭子溪 “距城一百里”。
在今西藏西部,即印度河的上源狮泉河。清 《西藏图考》 卷5: “拉楚河源出冈底斯之北百余里僧格喀巴布山,山高大形如狮子,南麓有池汇诸泉水。” 即指狮泉河源。
①三国吴分溧阳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南十五里古县村。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永世县。②西晋改觻得县置,为张掖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四十里。十六国北凉曾建都于此。隋开皇十七年(597
即察雅。在今西藏察雅县东。原系乍丫呼图克图地,属驻藏大臣管辖。清宣统三年(1911)置乍丫理事官。1912年设察雅县。
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六十里大山庄附近。《方舆纪要》卷13庆云县:马谷山在“月明沽东,俗谓之大山。多石无树木, 中有洞,深广二丈余”。光绪《山东通志》卷23:“山西南半麓有洞, 广二丈余,深不可测。相传古有
在今广东和平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和平县,蜡烛峰 “地名岑冈,高八十余丈,周五十余里”。
古代藏族的族部名。《新唐书·吐蕃传》:“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牦等,然未始与中国通。”此泛指今西藏及甘、青、川、滇各藏族聚居地区。
即今山东枣庄市西南周营镇。旧属峄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峄县西南有周家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