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水
即今广东花都市西白坭河。东南入流溪河。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花县图:县西有白泥水。
即今广东花都市西白坭河。东南入流溪河。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花县图:县西有白泥水。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黔州。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北十八里。《元和志》 卷30洪杜县: “因县东一里洪杜山为名。”贞观三年 (629) 移治洪杜溪,麟德二年 (665) 移
在今浙江余杭市。《方舆纪要》卷90: 临平河泊所 “在临平镇,属仁和,洪武初置”。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底寨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西南底寨乡。清以后废。
即今江苏沛县北二十四里大屯镇。民国《沛县志》附图:县北有大屯。(1)在辽宁省海城市东北部。面积90.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屯,人口 2640。清顺治年间,一姚姓千户居此,得名姚千户屯
隋大业元年 (605) 改敷城县置,属鄜城郡。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村。后属上郡。唐属坊州。唐末为翟州治。五代梁开平三年 (909) 改名昭化县,为禧州治。后唐同光元年 (923) 复名鄜城县,属
①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2介休县: 洪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石洞水出其下”。②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南五十余里,与建瓯接界。《清一统志·建宁府》: 洪山 “插空耸秀,关塞一县水口。其下临溪有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壶井。《方舆纪要》卷96长乐县: 壶井山 “在县东六十里,滨海。山垂有一井,状如壶,潮至则咸,潮退则淡。上有岩石耸峻,俯临沧海,名百丈岩。其旁峰峦岩屿,名胜不一。迤东则群山错峙”。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二十四里勋掌村。《资治通鉴》: 南朝陈天嘉四年 (北齐河清二年,563),“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西”。胡注: “ 《五代志》: 轵关,在河内郡王屋县。”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
即垂陇。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春秋》: 文公二年 (前625),“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穀梁传》 作垂敛。
一作唐古忒。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清初曾沿用此称,作唐古特。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