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河

白河

①一名白遂河。北运河源流之一,在今北京市东北部。《元一统志》:白河“在(顺)州东二里。古名白遂河。发源自密云界,由本州东南流入通州潞河。水势激冲,沙地疏恶,每岁雨潦暴溢,则泛滥散出,广狭深浅,无有常度”。《方舆纪要》卷11通州:白河,“《志》云,河两岸皆白沙,不生青草,故名”。

②即淯水。源出今河南嵩县西南,在湖北省境与唐河会合后称唐白河,至襄樊市入汉水。《明一统志》卷30南阳府:淯水“在府城东三里。俗名白河,其源自嵩县双鸡岭东南流,经南阳、新野,……与泌水合流,南至襄阳入汉江”。

③在今甘肃酒泉市西南。《明史·地理志》肃州卫:“西南有白水,又西北有黑水,东南有红水,俱流入白水。”清梁份《秦边纪略》卷4:卯来泉水“东北流向肃州,堰坝灌田,而河水差小,及合清水、红水、白水、沙河,从下古城由边东流,谓之讨来河。至岔口、镇夷界,合张掖河水,谓之天仓河,东北流向合黎焉”。


(1)旧称济水。汉水中游支流。在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北部。源出河南省嵩县南伏牛山,南流至新野县入湖北省境,在襄樊市陶岗附近与唐河汇合后称唐白河,在襄樊市入汉水。长328千米,流域面积1.22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刁河、湍河、潦河等。干、支流大部流经南阳盆地,富航运、灌溉之利。上游建有鸭河口水库。(2)藏语称嘎曲,意为“白色的水”。黄河上游支流。在四川省北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源出红原县南缘岷山中段西侧的山地。有左右两源,两源至龙日坝北汇流后始称白河。北流经安曲、邛溪镇后,至瓦切入若尔盖沼泽区,于索克藏寺注入黄河。长311千米,流域面积 5500 平方千米。中、下游河道弯曲。沿河湖泊星罗棋布,为川西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 东安阳县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西晋废。北魏复置,改为安阳县。

  • 黄甫营

    即黄甫川堡。今陕西府谷县东北黄甫乡。《清一统志·榆林府》: 黄甫营 “在府谷县东北七十里,……明天顺中置,属清水营。宏治中添设关城”。清设游击驻守。

  • 听山

    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水经·沔水注》:壻水“北发听山,山下有穴水”。《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听山“在南郑县西北二十八里。西抵壻水小溪。《图经》云:仙人唐公房尽室飞升,其壻归,惟闻空中歌乐之声”。

  • 碉门安抚司

    五代后蜀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宋于此置碉门砦。

  • 瓦述曲登长官司

    简称曲登土司。清雍正七年(1729)置,属里塘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理塘县西北曲登乡。宣统三年(1911)属巴安府。民国改流。

  • 宁川堡

    ①北宋元符三年(1100)置,属乐州。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北。《宋史·地理志》 乐州宁川堡:“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寻弃之。崇宁二年,再收复。”后废。②北宋置,属府州。在今陕西府谷县地。《宋史·地理志》

  • 狗岩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一百三十五里。 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 狗岩“石峰嶙峋, 攒立如戟,背负滚龙坡猫儿岩,俱极嵚崎。俯临沱江,径路碕仄,为乾苗入泸总口”。清魏源 《圣武记》 卷7 《乾

  • 石灰窑市

    即今湖北黄石市。旧属大冶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大冶县东北有石灰窑市。1948年与黄石港、道士洑合设石黄镇。1950年改设黄石市。

  • 东皋村

    在今山西河津市。《旧唐书·隐逸传》:王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

  • 勐 (猛) 卯安抚司

    清顺治十六年 (1659) 改蛮莫安抚司置,属腾越厅。治所在今云南瑞丽市东十里姐勒。乾隆五十二年 (1787) 迁治勐卯城 (今瑞丽市西郊)。傣语 “勐” 为地方,“卯” 为雾濛濛,意即雾濛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