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熙县
1935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宁羌县析置,治所在关口坝(今陕西宁强县南关口坝)。以纪念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烈士而命名。同年3月红军长征后废。
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5年1月由陕西省宁羌县析置。为纪念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烈士得名。治关口坝(今宁强县关口坝)。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
1935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宁羌县析置,治所在关口坝(今陕西宁强县南关口坝)。以纪念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烈士而命名。同年3月红军长征后废。
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5年1月由陕西省宁羌县析置。为纪念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烈士得名。治关口坝(今宁强县关口坝)。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
东晋元帝时改益州郡置,属宁州。治所在滇池县 (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镇)。辖境约当今云南滇池周围及禄丰、双柏、易门、澄江等县地。南朝宋治所在建伶县 (今云南晋宁县治昆阳镇)。南齐辖境不包有滇池西
北宋置,属和州乌江县。即今江苏江浦县西南三十里高旺村。古镇名。北宋置,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西南高旺镇。属乌江县。
元置,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西南拉哈镇。元《析津志》 天下站名: “撚站百二十 (里) 苦怜。”明废。
黑龙江省北部山脉的总称。曰内者,对外兴安岭(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脉)而言。大致分三大支:西为大兴安岭,北为伊勒呼里山,东为小兴安岭。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1:“黑龙江省山为北障,山之大者曰内、外兴安岭。
即今甘肃东部马莲河,为泾水支流。《明一统志》卷36庆阳府:马莲河“在合水县西南四十里。来自安化县合冉家河,南流入真宁县界合九龙川”。古称马岭水、泥水。泾河支流。在甘肃省东部。上源有两支,西支环江,源于
①地区名。犹言中原。对异域而言指中国,在中国范围内或泛指黄河流域,或专指居《禹贡》九州中间之豫州之域。明、清以来专指河南一省。②北周明帝初置,治所在新安郡(今河南渑池县东二十五里)。保定五年(565)
在今安徽铜陵县北十里长江中沙洲上。《舆地纪胜》 卷22池州: 鹊头山 “绍兴二年,命沿江岸置烽火台于池之鹊头山,以为斥堠”。《方舆纪要》卷27铜陵县: 鹊头山在 “县北十里。高耸临江,宛如鹊头。《左传
①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1灵石县: 秦王岭 “在县东南三十里”。②在今山西浮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1浮山县: 秦王岭 “在县东北四十里。《旧志》,唐太宗南破宋老生,从霍山潜行至此
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
简称毛丫土司。清雍正七年(1729)置,属里塘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理塘县西北毛丫沟。宣统三年(1911)改属巴安府。民国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