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洛县

甘洛县

1934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塞、甘泉二县析置,治胡皮头(在今陕西甘泉县西北胡皮头)。后迁王家坪(今甘泉县西北王家坪)。1936年12月并入甘泉县。


(1)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4年由陕西省甘泉县西北部洛河流域析置,治胡皮头(今属甘泉县下寺湾乡),后迁王家坪(今属甘泉县石门乡)。1937年仍并入甘泉县。并迁治甘泉县城。 (2)今县名。在四川省南部。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面积 2150.8 平方千米。人口18.3万。辖7镇、19乡。县人民政府驻新市坝镇。1956年析越嶲县地置呷洛县。1959年更名甘洛县,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彝语“”为一个家族居住之地,“”是一条槽沟;或“甘洛”与“呷洛”同为译音,彝语“呷”为姓氏,意为“呷姓氏人居住的地方”,“呷”易误读,故改为“”。地处川西南山地,县境东依大凉山,西靠小相岭。普雄河自西南流经县境中部,右纳南来之斯觉河、甘洛河,左有田坝河等水注入,汇后称尼日河,流至县北界成昆铁路尼日站处入大渡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有草场60余万亩,牧牛、羊。农产有玉米、荞麦、马铃薯、稻,并产核桃、板栗等。有煤、铁、铅、锌、石膏及菱镁矿。有水泥、印刷、木材加工、食品等工业。县西南嘎日,1949年前是大凉山有名的奴隶市场。县西北田坝的花椒、蜡虫、蚕丝等贸易会期不断,外商云集。成昆铁路及皇越公路经此。有县烈士陵园及埃岱温泉。


猜你喜欢

  • 龙焙监

    在今福建建瓯市南一百五十里。《寰宇记》卷101:龙焙监“建州建安县南乡秦溪里地,以本州地出银矿,皇朝开宝八年置场,收铜、银。至太平兴国三年升为龙焙监,凡管七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置,故址在

  • 边坝

    亦名班巴、宾巴、冰坝。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5:“边坝即达隆宗,又名宾巴。”“边坝”,藏语意为吉祥、光辉。1960年与沙丁宗、杰顿谿合并设边坝县,后迁驻东马同。

  • 罔子河

    亦作辋子河。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之昭苏河。《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有辋子河。北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逾济罔子河,河之广度五步,诘曲蛇行,西南与骆马会。”即“辋子河”。

  • 武山

    ①在今安徽全椒县东北。《舆地纪胜》 卷42滁州: 武山 “在全椒县。上有梁王城”。《方舆纪要》卷29全椒县: 武山 “在县东北十里。上有梁王城。《志》 云: 以梁武得名”。②在今江西泰和县西。《舆地纪

  • 郁 (鬱) 林县

    ①隋开皇十年 (590) 置,为尹州治。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东南郁江南岸。大业初为郁林郡治,唐属郁林州。五代南汉时为郁林州治。北宋开宝四年 (971) 废。②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郁平县置,为贵州

  • 杏埚新城

    即武安州。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辽史·地理志》 武安州:“太祖俘汉民居木叶山下,因建城以迁之,号杏埚新城。”

  • 尹山湖

    在今江苏吴县东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长洲县:尹山湖“其西北接渎墅诸湖,及车坊漾之水,委流亦入于三泖”。

  • 俞随水

    一名孝水。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六经》: 廆山 “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俞随之水注之。……世谓之孝水也。”

  • 唐福镇

    北宋置,属仁寿县。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四十五里。

  • 西安郡

    十六国后凉置,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南。《晋书·吕光载记》:东晋隆安元年(397)郭黁叛,“西安太守石元良率步骑五千赴难,与(吕)纂共击黁军,破之”。又《沮渠蒙逊载记》:段业神玺二年(398),“业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