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城
①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寰宇记》卷29下邽县:故甘泉城“在县(今渭南市北下吉镇)东南四十里。以此地水多咸苦,城中井泉美,遂名甘泉。亦谓之夏王城,俗传赫连勃勃所筑”。
②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南。《方舆纪要》卷59巩昌府通渭县:甘泉城“在县东北九十五里。宋元丰中置城于此,为戍守要地”。
又名夏王城。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北。《太平寰宇记》:“以此地水多咸苦,城中井泉美,遂各甘泉。亦谓之夏王城,俗传赫连勃勃所筑。”
①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寰宇记》卷29下邽县:故甘泉城“在县(今渭南市北下吉镇)东南四十里。以此地水多咸苦,城中井泉美,遂名甘泉。亦谓之夏王城,俗传赫连勃勃所筑”。
②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南。《方舆纪要》卷59巩昌府通渭县:甘泉城“在县东北九十五里。宋元丰中置城于此,为戍守要地”。
又名夏王城。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北。《太平寰宇记》:“以此地水多咸苦,城中井泉美,遂各甘泉。亦谓之夏王城,俗传赫连勃勃所筑。”
北魏太和八年 (484) 建,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五里。《洛阳伽蓝记》 卷5:“嵩高中有……嵩阳寺。” 《中岳嵩阳寺碑》: “有大德沙门生禅师,……于太和八年,岁次甲子,建造伽兰,筑立塔殿,布置僧房。”
即雍榆。在今河南浚县西南瓮城。《春秋》: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 八月,“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宋元人注: “榆,《公》、《谷》 作渝。雍榆晋地,汲郡朝歌县东有雍城。《郡邑志》: 黎阳县有雍城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一百里洢水东岸。初名洢东。北宋熙宁六年(1073)于此置安化县,建启宁寺,村因寺名,称为启宁坪。清道光时寺改名启安寺,村遂改称启安坪。
即今福建石狮市东祥芝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 移祥芝巡司于此。
金代黄河上津渡名。在今河南滑县西南沙店南三里许。《金史·河渠志》:大定八年(1168)六月,“河头李固渡,水溃曹州城,分流于单州之境”。即此。金代黄河津渡。在今河南省滑县西南沙店南。大定八年(1168
即今西藏乃东县北,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相传是西藏古代人类发祥地。“泽当”,藏语意为猴子玩耍坝、游戏场。清 《乾隆内府舆图》 作泽当珠克特亨。清末辛亥年版 《西藏新志》 卷上: “泽当为前藏都府,在雅鲁
清柳条边门之一。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北。《清一统志 ·锦州府二》: 梨树沟边门 “在宁远州西北一百里。旧有碾盘沟门,在州西北七十里。本朝康熙三十六年展边移此。乾隆五年改章京驻防”。
金贞元元年 (1153) 改汴京路置,治所在开封府 (今河南开封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及原阳、延津、封丘等县以南,淮河以北,河南阌底镇及崤山、熊耳山以东,山东曹县、武城、鱼台、安徽砀山县及涡河以西
在今江西安福县西。《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寅陂 “在安福县西四十里。横截卢水,下流达县前,溉田一万三千亩。宋治平初,知县黄中庸兴筑,至今民享其利”。
① 一名中岘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西。《舆地纪胜》 卷82襄阳府: 中岘山 “在襄阳县西北五里。旧名紫盖山。帅高夔改为中岘山”。②在今湖北当阳市南五十里。《寰宇记》 卷146引 《荆州记》 云: “紫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