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孜县

甘孜县

1913年改甘孜州置,属四川边东道。治所即今四川甘孜县。以甘孜寺而名。“甘孜”藏语意为“洁白美丽”。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6年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此召开“甘孜会议”。1939的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西北部。属甘孜藏族自治州。面积 7357.8 平方千米。人口5.6万。辖1镇、21乡。县人民政府驻甘孜镇。明属甘朵思行都指挥使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后置霍尔麻书、霍尔孔萨二安抚司和霍尔白利、霍尔东谷等长官司,属雅州府。宣统三年(1911年)改属登科府,改土归流,置甘孜委员,属边北道登科府。1912年置甘孜州,属康安道。1913年废州改甘孜县。1914年属川边特别行政区。甘孜,藏语意为“洁白美丽”。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于此建中央波巴依得瓦政府及甘孜波巴依得瓦政府。1939年属西康省。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高原山地。东北有牟尼芒起山,沙鲁里山绵亘西南,中部有洛戈山。达曲源县北,流经色达县西南部后复入县东部,东南流出境。雅砻江自西向东流经南部。属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有草场927万亩,多分布在西北部山原地带,以放牧牦牛、绵羊、山羊为主。农产有青稞、小麦和豆类。有硫黄、铅、锌、金、大理石等矿。有农机、水泥、木材加工、食品等工业。川藏公路北线经此,甘白、甘新公路始此。名胜古迹有奶龙山、甘孜寺、白日寺及大金寺。


猜你喜欢

  • 阿鲁司

    即今云南凤庆县东北百七十里鲁史镇。清置阿鲁巡司,故名。彝语“阿鲁”意为小城镇。后简称鲁司。转音为鲁史。

  • 板桥浦

    又作版桥浦。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附近。南朝齐谢朓有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诗。《寰宇记》 卷90江宁县: “板桥浦在县南五十里,周回四十里,源出观山,三十七里注大江。”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

  • 木来府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木来军民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缅甸景栋北部勐雷。泰定三年(1326)改木来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为府。后废。

  • 韶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东衡州置,治所在曲江县 (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之西)。《元和志》卷34韶州: “取州北韶石为名。” 开皇十一年 (591)废。唐贞观元年 (627) 复改东衡州置,治所在

  • 太平谷水

    即今陕西户县东南太平峪河。《寰宇记》卷26鄠县:“太平谷水一名林谷水,即清渠水之上流也,源亦出终南山。”宋敏求《长安志》卷15:太平谷水“在鄠县东南三十里。阔七步,深二尺,其底并碎砂石。北流入长安县界

  • 白马庙

    亦名茂市镇。即今四川内江市西南三十里白马镇。附近有黄市井古盐井遗址。清道光《内江县志要》卷1:“茂市镇名白马庙, 西南三十里。”集镇名。(1)在安徽省桐城市中部、龙眠河东岸。白马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 黄连堡

    在今云南永平县东北黄连街。《清一统志·永昌府》: 黄连堡 “在永平县东 一百里”。

  • 东津浮桥

    在今福建建阳市东。《方舆纪要》卷97建阳县:东津浮桥“在城东景阳门外。永乐八年,因旧址重建,用舟三十,联维以铁索。成化以后,修废不一”。

  • 褚庙冈

    在今江苏宝应县西。《清 一统志·扬州府》: 褚庙冈 “在宝应县西百里。东西六里,南北一里。旧筑大堰于此,以蓄洩白水塘之水”。在今江苏省洪泽县东南。旧有大堰,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曾议修复此堰以蓄泄

  • 索镇

    今山东桓台县治。南朝宋曾于此侨置索卢县,北齐废。《元史·地理志》: 太宗置新城县,“以田、索二镇属焉”。是当时已有索镇之名。1950年桓台县迁治于此。在山东省桓台县境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