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铺
明置,属石阡府。即今贵州石阡县西枇杷乡。
明置,属石阡府。即今贵州石阡县西枇杷乡。
在今广西罗城么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西二十里。南宋嘉熙元年 (1237) 天河县迁治于此。
清置,属宁海县。即今浙江三门县南二十里亭旁镇。在浙江省三门县西部。面积47.6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亭旁,人口7700。传地有管溪山、鹤山,两山如亭,民居其旁,故名。自古为台州重镇。清康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8号。始建于金章宗初年,定名为大庆寿寺。元朝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改名大兴隆寺,又称慈恩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又予重修。1954年扩建西长安街时拆除。寺
南齐析朱提郡北部置,属宁州。治所在今云南永善县境。辖境约当今云南永善、大关等县地。南朝梁末废。南朝齐置,治今贵州省永善县境内。属宁州。后废。
在今辽宁大洼县东马帐房。产海盐,清初设场,直隶奉天府尹。光绪间设广宁局,以其地旧属广宁县,故名。1914年改广宁为北镇县,场因以改名,设场知事。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胙城县 (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 (621) 废。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废。
北齐置,属永宁县。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北齐书· 潘乐传》: 天保初,周文遣 “仪同杨从鼓钟道出建州, 陷孤公戍。 诏乐总大众御之”。
即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上。《宋史·河渠志》: “岁作侍郎堰,必以竹为绳,自北引而南,准水则第四以为高下之度。江道既分,水复湍暴,沙石填委,多成滩碛。岁暮水落,筑堤壅水上流,春正月则役工浚治,
又名底柱山、三门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尚书·禹贡》: 导河积石,“东至于底柱”。《水经·河水注》: “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
在今福建龙海市西。《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九龙岭“在府南三十里。两山夹峙, 中萦石磴,凡十余里,路通潮州。岭下有木绵庵。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