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犍为郡

犍为郡

①又作楗为郡。西汉建元六年 (前135)分广汉郡南部及夜郎国地置,属益州。治所在鄨县(今贵州遵义市西)。元光五年 (前130) 移治南广(今四川筠连县境),始元元年 (前86) 移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西南)。东汉永初元年 (107) 又移治武阳县 (今四川彭山县东)。辖境初时较大,有今四川简阳、彭山等县以南、广西北部及贵州大部。元鼎六年 (前111) 平且兰后,辖境缩小,以今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部分地区和贵州地区置牂柯郡。东汉永初初年又分西南境置犍为属国。南齐复治僰道县。南朝梁废。

②西魏于汉江原县地置,属益州。治所在僰道县(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场东)。北周时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新津等市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

③大业初改戎州置,治所在僰道县 (今四川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溪、宜宾、犍为以南及大凉山、金沙江以东的云南东北角地区。唐初复为戎州。

④唐天宝元年 (742) 改嘉州置,治所在龙游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夹江、峨边、犍为、沐川、马边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嘉州。


犍,又作楗。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通夜郎后分广汉郡南部合夜郎国地置。治鄨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元光五年(前130年)移治南广(今四川筠连县境)。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隋移今市)。辖境为今四川省简阳、彭山等县以南,云南省东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及贵州省大部。元鼎六年(前111年)平且兰,析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南省东部部分地区和贵州地区置牂柯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又分西南境置犍为属国,并移治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东)。南朝齐复治僰道。汉至南朝齐属益州。梁废。隋大业时又曾改戎州为犍为郡。


猜你喜欢

  • 晋江

    在今福建省南部。古名南安江。上源东西两溪均出戴云山,在南安市石砻附近双溪口汇合,始称晋江。东南流经泉州市入泉州湾。长162公里。水量变化大,含沙量较福建其他河流为多。西晋太康初已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寰

  • 红砂堡

    明嘉靖四十年(1561)置,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清设把总驻守。

  • 昆泽县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北古城附近。三国蜀属建宁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北、南盘江北岸。属益州郡。三国蜀汉属建宁郡。南朝梁废。

  • 汴郡

    南朝梁置,属汴州。治所在汴城(即下蔡县,在今安徽凤台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凤台县。北魏属谯州。北齐废。

  • 崇仁里

    十六国后赵置,在今河北邢台市。《资治通鉴》: 东晋太兴三年 (320),后赵石勒 “徙士族三百家置襄国崇仁里”。即此。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十六国时期,石勒为安置士族之家而置。

  • 温池县

    唐神龙元年 (705) 置,属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安堡镇附近。大中四年 (850)属威州。西夏废。古县名。唐神龙元年(705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惠安堡附近。初属灵州,大中四年(8

  • 甘竹市

    即今江西广昌县北三十里甘竹镇。明正统《建昌府志》卷9广昌县:“䇞竹塘市在麟角里。”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3:广昌县北有甘竹市。

  • 四十里城子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乡。为唐焉耆都督府故址。

  • 萨木秧寺

    一作桑鸢寺。即今西藏扎囊县东北桑伊寺。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6: “萨木秧寺俗称桑鸢寺。”

  • 湟水

    ①在今河南巩义市西。《续汉书 ·郡国志》:河南尹巩县 “有湟水”。《水经·洛水注》: “洛水又东,浊水注之。即古湟水也。”②即洭水。今广东连州市东南连江。《汉书·西南夷传》: 元鼎五年 (前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