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城县
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宝丰县东三十六里古城村。西晋属襄城郡。东晋废。
古县名。本春秋楚父城邑,西汉置县,治今河南省襄城县西。属颍川郡。《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元年(23年),“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即此。西晋属襄城郡。东晋后废。
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宝丰县东三十六里古城村。西晋属襄城郡。东晋废。
古县名。本春秋楚父城邑,西汉置县,治今河南省襄城县西。属颍川郡。《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元年(23年),“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即此。西晋属襄城郡。东晋后废。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南投乃高山族社名的音译。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1即有南、北投社之名。1950年于此置南投县。
①十六国时建,在今陕西户县南草堂营村。宋敏求 《长安志》: 草堂禅寺 “在御宿川圭峰下。本姚兴草堂逍遥园,鸠摩罗什译经是园”。其后鸠摩罗什葬此,并建舍利塔。②即梵安寺。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清一统
一名愈泉。在今湖南郴州市城内。《舆地纪胜》 卷57引 《湘中记》 云: “清冷甘美,故曰甘泉。人患疾饮之立愈。唐天宝中改为愈泉。”
①汉平舆县之误。《宋书·州郡志》豫州汝南郡:“平乐令,汉旧县”。清赵翼《廿二史考异》:“疑是平舆之误。”②三国吴甘露元年(265)置,属始安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恭城河西北岸。《元和志》卷37平乐
1934年改五福县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西三十八里勐遮。民国 《云南省民政厅 〈有关各县更改县名〉 案卷》: “南峤,城治山名景峤,河名南央。” 1953年撤销,并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旧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伯木古鲁万户。《汉藏史集》(藏文版)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乌思地区(前藏)有伯木古鲁(帕主)万户,其治所在
清置汛,属大鹏营。在今香港九龙西北屯门。有把总驻防。在今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附近。一说在九龙屯门。唐置屯门镇于此。唐天宝三载(744年)吴令光作乱,广州都督刘巨麟于此讨平之。宋置营垒,称屯门寨。明洪武三
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西部。《元史·特薛禅传》:太祖谕按陈弟册曰:“阿剌忽马乞迤东,蒜吉纳秃山、木儿速拓、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哈老哥鲁等地,汝则居之。”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西伊和吉仁高勒
即今福建漳浦县西北象牙庄。清嘉庆二年(1797) 后福建漳浦县丞驻此。
即今江苏东台市东南十八里梁垛镇。傍串场河。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民国初与富安场并而为一,改名安梁场。1912年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