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池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东阳县置,属蜀郡。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镇。《元和志》卷31灵池县:“因县南灵池为名。”至德二年(757)属成都府。北宋天圣四年(1026)改为灵泉县。
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以东阳县改名,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南龙泉驿。“因县南灵池为名”(《元和郡县志》)。属益州,后属成都府。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改为灵泉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东阳县置,属蜀郡。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镇。《元和志》卷31灵池县:“因县南灵池为名。”至德二年(757)属成都府。北宋天圣四年(1026)改为灵泉县。
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以东阳县改名,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南龙泉驿。“因县南灵池为名”(《元和郡县志》)。属益州,后属成都府。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改为灵泉县。
在今湖北咸宁市西北。《清一统志·武昌府一》:谷口湖“在咸宁县西北。中有洲渚,凫雁聚焉。其东为关阳湖,与紫潭湖相接”。
1912年改南雄州置,后属广东岭南道。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1920年直属广东省。旧县名。1912年改南雄州置,治今广东省南雄市雄州镇。1996年撤销,改设南雄市。
即今江西修水县西南赤江乡。清同治《南昌府志》卷4义宁州:赤江渡“在州(治今修水县)南三十五里。相传许旌阳逐蛟至此,蛟变为瓠,以剑劈之,水皆赤,故名”。
①北周置,属翼州。治所在龙求县 (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中部地区。隋开皇三年 (583) 废。②北周建德三年 (574) 置,为施州治。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隋开皇初
①又称东路中前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阿尔拜赫雷东,翁金河东
又作达鲁虢部、达鲁古部。辽属国。为女直部落。王府在达鲁古城(今吉林松原市东;一说在农安县西北兴隆堡附近)。分布于吉林松花江以南,拉林河以西地区。《辽史·太宗纪》:从太祖“东平渤海,破达卢古部”,即此。
在今台湾南投县东南车埕村南。台湾铁路集集线终点站在此。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属礼州。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方舆纪要》 卷74建昌卫: 泸沽废县,“ 《志》 云: 洪武二十四年,景川侯曹震开河道,谓路之险者,莫甚于泸沽县。于是架阁凿岩,更
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唐杜牧《题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人以此名亭。宋欧阳修、尧梅臣皆有诗。后向子固易名歌吹亭。
1913年改登科府置,属边西道。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镇。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1978年撤销,并入石渠、德格二县。旧县名。本旧登科府,1913年裁府改县并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