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漷县

漷县

明洪武十四年 (1381) 降漷州置,属通州。治所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漷县镇。清顺治十六年 (1659) 废入通州。


古县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降漷州置,治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南漷县镇。属顺天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入通州。


猜你喜欢

  • 方向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指向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方向礁。1947年改名指向礁。

  • 温州路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瑞安府置,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后属江浙行省。治所在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瑞安二市及永嘉、乐清、平阳、泰顺、文成、苍南、玉环、洞头八县地。明洪武

  • 大湖

    又名硕项湖或硕濩湖。今江苏涟水、沭阳、灌南等县间。《元史·董搏霄传》:至正十四年(1354),“搏霄招善水战者五百人,与贼战安东之大湖,大败之,遂复安东”。即此湖。早已成陆。(1)古湖名。又称灌湖、硕

  • 松香坪

    古名狮象坪。即今湖北神农架林区驻地松柏镇。旧属房县。1970年划归神农架林区。1972年名松柏镇,神农架林区迁治于此。

  • 孟密土司

    明成化二十年 (1484) 析木邦西部地置孟密安抚司,治今缅甸掸邦西北蒙米特。万历十三年(1585) 升为宣抚司,十八年 (1590) 地入缅甸。清初又曾内属,不久又属缅甸。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

  • 铜壁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书·苻坚载记上》: “坚至铜壁,(张)平尽众拒战,为(邓) 羌所败。” 《资治通鉴》 晋升平二年 (358) 胡三省注:“河、汾之间有铜川,其民遇乱,筑铜壁以自守,因曰铜壁。”

  • 野人堡

    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北。《晋书·苻登传》:东晋太元十八年 (393),苻登将窦冲叛登称秦王,“登攻之于野人堡”。即此。在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东晋太元十八年(393年)苻登将窦冲叛登,称秦王,登攻冲于野人堡

  • 黑生窠堡

    即黑庄窝堡。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大黑庄科。《方舆纪要》 卷37宁远卫: 黑生窠堡在 “卫西六十里。其南即石峡口,可屯兵。又西与广宁前屯之锦川堡接界”。

  • 虎嶂山

    在今云南保山市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永昌府》: 虎嶂山 “高一百丈,袤三里许。下有温泉”。

  • 大理水

    亦名大力川、平水。在今陕西省北部,为无定河支流。源出靖边县东南,东流经子洲县南,至绥德县入无定河。《寰宇记》卷38绥洲废龙泉县:“长城,一在州西一十五里大力川。”《宋史·夏国传》:大中祥符三年(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