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滩头

滩头

即今云南盐津县北滩头。清有经制外委驻此。旧属大关县,民国时设县佐


集镇名。在云南省盐津县北部、关河东岸缓坡。滩头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因地处关河大风滩上方,故名。元、明设滩头站,清雍正六年(1728年)设滩头汛。1915年设县佐,属大关县。1917年改玉屏镇,属盐津县。后改滩头镇。产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等。有酒厂。昆水公路经此,有公路通四川省高县庆符镇和宜宾市。关河可通木船。宣统三年(1911年)赵端在此举行过反清武装起义。


猜你喜欢

  • 鲍陂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隋开皇年间改为杜陂。《隋书·高祖纪》: 开皇五年九月,“改鲍陂曰杜陂,霸水为滋水”。《清一统志 ·西安府一》: 皇子陂 “ 《县志》: 又有鲍陂,在 (咸宁) 县南凤栖原东南”。

  • 杨家桥

    在今江苏吴江市平望镇北。《方舆纪要》卷24吴江县:平望镇,“《志》云,镇北有杨家桥。明初,常遇春败张士诚兵于此。嘉靖三十四年,官兵亦败倭于此”。

  • 鱼涪关

    亦作鱼浮关、鱼凫关。在今四川叙永县东。《方舆纪要》 卷73永宁宣抚司: 鱼涪关在 “司东三里。洪武四年建。有兵戍守”。明著名诗人杨慎经此,题关门云: “华夷统镇连千里,黔蜀分疆第一关。” 清康熙时废。

  • 珥陵镇

    亦作珥村、珥城。即今江苏丹阳市南二十五里珥陵镇。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移丹阳县主簿驻此。在江苏省丹阳市南部、丹金溧漕河两岸。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珥陵,人口6800。传汉

  • 遄台 (臺)

    亦名歇马台。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故城宫城西南一里余。《左传》: 昭公二十年 (前522),“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即此。

  • 天隳山

    即天回山。在今四川成都市北三十里。《太平御览》卷166引扬雄《蜀王本纪》:“有王曰杜宇,出天隳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天隳山“玄宗幸蜀返跸之后, 土人呼曰天回(山)”。

  • 临都馆

    馆驿名。辽置,在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东南西桥乡西。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济三肤河到临都馆,皆平川,经小坂,自路曲东出七八里,望之可见,曰恩州。”辽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北西桥。为辽中京通往上

  • 安平桥

    俗名五里桥。在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横跨晋江、南安二县交界的海湾上。长2070米。南宋绍兴八年(1138)建,历时十四年建成。《方舆胜览》卷12泉州《桥梁》:安平桥“在石井镇。绍兴中赵令衿造,其长八

  • 天门县

    清雍正四年(1726)以名同圣祖陵改景陵县置,属安陆府。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清一统志·安陆府》:天门山“在天门县西北五十里……两峰峙天,其中如门,县以此得名”。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

  • 神山集

    即今山东苍山县东北二十四里神山镇。清乾隆 《郯城县志》 作神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