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郡
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分陇西郡置,属渭州。治所在渭源县 (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元和志》 卷39: “因渭水为名。” 辖境相当今甘肃渭源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置,“因渭水以为名”(《太平寰宇记》)。治渭源县(今甘肃渭源县城北)。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渭源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分陇西郡置,属渭州。治所在渭源县 (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元和志》 卷39: “因渭水为名。” 辖境相当今甘肃渭源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置,“因渭水以为名”(《太平寰宇记》)。治渭源县(今甘肃渭源县城北)。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渭源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北宋置,属西安州。在今宁夏海原县东罗川附近。后废。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咸丰县。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唐置羁縻州,属巂州都督府。治所当在今四川米易县境。后废。
南齐永元间侨置,属南新巴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梁废。
1914年改广昌县置,属直隶保定道。当以涞水之源,故名。治所即今河北涞源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西部,西邻山西省。属保定市。面积 2448平方千米。 人口26.2万。辖6镇、11乡。县人民政
即白河。在今北京市东北部。《辽史·地理志》 顺州:“有温榆河、白遂河。”
秦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北。东汉徙治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北魏改置南郦县。北周仍名郦县,属武关郡。隋开皇初改为菊潭县。(郦zhí) 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北。属南阳郡。东汉移治
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置南甸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南宋 (今云南梁河县东北二十里曩宋)。辖境约当今云南梁河县地。明初废。见“南甸府”。
即今广东阳江市西南闸坡港。明时为防御倭寇要地。
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东汉改为茌平县。古县名。秦置,治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属东郡。东汉改名为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