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夏、周国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三十里。《国语·郑语》: “己姓昆吾、苏、顾、温、董……则夏灭之矣。” 《左传》: 成公十一年 (前580),“苏忿生以温为司寇”。按苏忿生为武王时司寇,可见武王时苏子己居温。后亦称苏,为狄所灭。《春秋》: 僖公十年 (前650),“狄灭温,温子奔卫”。后属晋。战国属魏。《史记·魏世家》: 昭王十年(前286),“齐灭宋,宋王死我温”。春秋晋曾置温县。


(1)古国名。周畿内国。子爵,己姓。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左传》成公十一年(前580年):周武王时,“苏忿生以温为司寇”。春秋初苏氏已绝封。《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年):周与郑人苏忿生之田十二,温居其一。后仍归周,苏氏续封而仍居温。僖公十年(前650年):“狄灭温,……苏子奔卫。”其后为晋邑。僖公二十五年:周与晋侯“阳樊、温、原、��茅之田”。战国属魏。《史记·魏世家》:昭王十年(前286年),“齐灭宋,宋王死我温”。安釐王二年(前275年),秦军大梁下,“予秦温以和”。春秋晋曾置温县。(2)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西周、春秋时苏国于此建都。


猜你喜欢

  • 齐门

    又名望齐门。即今江苏苏州市旧城东北门。《吴越春秋》卷4:阖闾“复谋伐齐,齐子使女为质于吴,吴王因为太子波聘齐女,女少思齐, 日夜号泣,因乃为病。阖闾乃起北门,名曰望齐门。令女往游其上”。俗称齐门。

  • 弥苴佉江

    即今云南洱源县东弥苴河。唐代称弥苴佉江,见南诏 《中兴二年画卷》。

  • 中胄县

    南朝宋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武宣县境。南齐以后废。按《宋书·州郡》:郁林太守“中胄疑即桂林之中溜”。

  • 蜀束水

    即今吉林永吉县北境松花江支流团山子河。《金史· 欢都传》: “初,乌扎萨部有美女名罢敌悔,青岭东混同江蜀束水人掠而去。” 即此。

  • 抱阳山

    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南十里。《金史·地理志》: 清苑县 “有抱阳山”。《清一统志 ·保定府二》引 《旧志》: “两峰环抱南向,中谷温和,隆冬冰雪不积,故曰抱阳。又以花木蓊翳,亦曰花阳。有石洞数十处。又有龙

  • 河南路

    河南府路之简称。治所在洛阳 (今河南洛阳市)。即“河南府路”。

  • 水吉县

    1940年6月由建瓯县析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水吉镇(今福建建阳市东水吉镇)。因县治在水吉镇,故名。1956年7月撤销,裁入建阳、建瓯、浦城三县。旧县名。1940年由建瓯县析置,治水吉镇(今福建建阳市东

  • 小禄山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方舆纪要》卷105会同县:小禄山在“县西二十里。下有涧水,分二派灌田”。

  • 范夫人城

    在今蒙古国南戈壁省古尔班赛汗山西部哈尔戛音达坂北。《汉书· 匈奴传》: 征和三年(前90) 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与匈奴战于夫羊句山峡,“汉军乘胜追北,至范夫人城”。应劭注谓“本汉将筑此城,将亡,其妻

  • 白面山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白面山“在府西南六十里。雪岩拱此,如傅粉然。下有白面渡”。②在今湖北嘉鱼县南。《宋史·韩世忠传》:刘忠叛,“有众数万, 据白面山, 营栅相望”。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