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溪关

清溪关

①唐置,属巂州。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甘洛县西北交界处桦槁林山一带。其地连山带谷,夹涧临溪,倚险接关,恃为控御。《新唐书·南诏传》:“安禄山反,罗凤因之取巂州,会同军据清溪关。”《资治通鉴》: 唐贞元四年 (788),吐蕃 “七千寇清溪关,五千寇铜山,(韦) 皋遣黎州刺史韦晋等与东蛮连兵御之,破吐蕃于清溪关外”。皆即此。太和中,节度使李德裕徙于中城。

②北宋置,属蜀州永康县。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八十里西山乡境。《方舆纪要》 卷67崇庆州: 清溪关“其旁两山峙立,上合下开,名曰百家门。门内二里曰天生桥,以两山相接如桥也”。

③明置,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三十里长江南岸清溪镇。《方舆纪要》 卷69涪州: 清溪关 “在州东南,亦曰清溪镇”。


(1)唐天宝中置,安史之乱时为南诏占据,乾元二年(759年)收复后重置。即今四川省甘洛、汉源二县交界之深沟。其地壁立千仞,夹涧临溪,至为险峻。为唐防御南诏、吐蕃要隘。《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56年),“南诏乘乱陷越嶲会同军,据清溪关”;贞元四年(788年),吐蕃遣兵寇清溪关,“韦皋遣黎州刺史韦晋等与东蛮连兵御之,破吐蕃于清溪关外”。皆即此。为唐代成都府、雅州、黎州南往嶲州及南诏首都阳苴咩城惟一通道,故时称此道为清溪道。(2)在今重庆市涪陵区东北长江东岸。唐开成四年(839年),牂柯蛮攻涪州之清溪关,即此。(3)又称清溪口。在今四川省崇州市西。


猜你喜欢

  • 海剌都营

    即海剌都堡。今宁夏海原县。《方舆纪要》 卷58固原州: 海剌都堡在 “州北二百十里。亦曰海剌都营。……今有海剌都营仓”。明成化四年(1468年)改天都寨置,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属平凉府。后废。

  • 大庄市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东南大庄镇。明嘉靖《清苑县志》卷2有大庄市。

  • 才溪

    即今福建上杭县北才溪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三次到此。今有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 盐关

    亦名太平关。在今广东南雄县南城。《方舆纪要》 卷102南雄府保昌县: 盐关 “在府南城。明天顺二年,抚臣叶盛奏置,以榷盐税。成化以后,屡经修葺。《志》 云: 府南有太平桥,跨浈江上,桥之南,即盐关也”

  • 朝霞岭

    在今湖北咸丰县东。《方舆纪要》 卷82大田所: 朝霞岭 “在所东五十余里。巍峨高耸”。

  • 哈姜

    即今青海玛多县西北哈姜。1949年置星川设治局治此。

  • 南市铺

    即今贵州台江县西南之南市。清雍正九年(1731) 置南市土千总。

  • 大龙番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都镇。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万历间属定番州。清以后废。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治今

  • 祭城

    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长垣县 “有祭城”。

  • 平潭厅

    清嘉庆四年(1799)于福清旧县丞平潭地置,属福州府。治平潭(今福建平潭县)。辖海坛岛。1913年废厅,改为平潭县。民国《平潭县志》卷3:“按《关都记》:海坛山势远望如坛,故名。自唐以来皆沿用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