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水镇

清水镇

①北宋置,属慎县。在今安徽肥东县北八十里清水桥。《舆地纪胜》 卷45庐州: 清水镇 “在梁县北六十里。自镇至州九十里。开禧用兵濠州,寄治于此,统制周用实兼知州事”。

②北宋置,属冠氏县。即今山东冠县东北四十里清水镇。唐置清水县于此。

③在今河南南乐县东。《方舆纪要》 卷16南乐县: 清水镇 “宋人引河出此,入于二股渠,所谓清水镇河也。其后河流涨溢,镇亦堙废”。

④即今甘肃榆中县东清水驿乡。《清一统志·兰州府二》: 清水驿 “在金县东三十里清水镇。其地有城堡,明置驿于此”。


(1)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西部。面积339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上清水,人口1170。以清水河得名。1948年设清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4年黄塔、齐家庄二乡与之合并置镇。地处深山区,南有百花山,北有东灵山和黄草梁,其中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第一高峰。主产玉米、谷子。有修配、型煤、汽水等厂。109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东灵山、百花山、龙门涧风景区、唐灵严寺、辽双林寺、清天主教堂等。(2)在辽宁省大洼县西北部。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立新,人口1720。清代形成聚落时村北有条清水沟,故名。1956年设清水农场,1958年改清水管理区,同时设清水乡。1959年复清水农场,1963年复乡,场乡并存。1994年改镇。主产稻。有采油厂。南西公路经此。(3)在安徽省芜湖县北部。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7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水,人口4050。因处青弋江和水阳江汇流入长江处,江水倒灌,水色清浊分明,故名。1952年设清水乡,1958年属万春公社,1970年析置清水镇。1983年万春乡并入,1984年王旭、火闸、祠山、张镇等四乡并入。主产稻、小麦、油菜籽。水产养殖业兴盛。有锻压机床、标准件、轻工机械、造船、磷肥、针织、农机等厂。集市贸易繁荣。慈张公路经此。青弋江、水阳江常年通航。(4)在山东省冠县北部边缘。面积53.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水,人口4200。北魏为古清渊县城,北齐为清泉县治所,后省入冠氏县为镇。因临古清河(今卫河)得名。建国初为冠县五区。1958年2月撤区建清水乡,同年8月改称清水公社。1962年为区,1971年复为公社,1984年建清水镇。青年渠流经。主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盛产冠县鸭梨、苹果。畜牧业以家庭养牛、羊、猪、鸡为主。有农修、铸造、面粉、建筑、建材、棉花加工等业。冠临公路经此。(5)在广东省连州市西部。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水,人口960。清水河流过,以河水清澈得名。1949年前称石马乡,属连县三区。1956年设清水乡,1958年并入东陂公社。1961年分设清水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建镇。地处东陂河支流冲口水上游,属丘陵性谷地。主产稻、玉米,并产花生、大豆、柑橘、木薯等。为市主要林区之一,盛产油茶、松脂。有锰、铁矿。市属兰管水库和红旗水电站设此。有松香、家具等厂及林场、锰矿场等。有公路接连坳公路。(6)在四川省大竹县中部偏西。面积44.8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河街,人口5000。建于清乾隆年间,以河水清澈得名。1953年置清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2000年建镇。产油菜籽、苎麻、花生、蚕茧等。有水泥制品、酿酒、饮料、油料加工等厂。汉渝公路经此。(7)在四川省仁寿县西北部。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水,人口3910。以驻地清水铺得名。1950年为清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5年灯塔乡并入置清水镇。有机砖、酿酒、榨油、制茶、木器加工等厂。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213国道经此。(8)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南部、祁连山北麓。面积329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水堡,人口1390。明初筑城堡,称清水堡,因由堡南榆树坝流此的一股泉水清澈,故名。1950年设清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85年置镇。盛产洋葱、“锦丰梨”。有花岗岩板材厂。为市东南部农贸集市。兰新铁路经过并设清水站,312国道经此。为酒清公路终点。(9)在台湾省台中县西部海滨、大甲溪河口段南岸。面积64.17平方千米。人口约7.1万。明末福建泉州移民入垦,称牛骂新庄,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名牛骂头街,为大肚堡,属台湾县。1920年因街头埤子口涌出清泉改名清水街,属台中州。1945年设镇,属台中县。地处沿海平原,东部有丘陵。产稻、小麦、豆类、柑橘、荔枝、龙眼、菠萝等。以产大甲席、大甲帽著名。有机械、食品加工、纺织等厂。纵贯铁路和1号、17号省道穿过中部和东部。名胜古迹有清水公园、清水岩、紫云岩、调元宫等。有高美海滨浴场。


猜你喜欢

  • 九井山

    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十里。山有九井,相传桓温所凿。《文选》卷22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一首。李善注引庾仲雍《江图》曰:“姑孰至直渎十里,东通丹阳湖,南有铜山,一名九井山。山有九井,井与江通。”《资治

  • 洲头水

    即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南之南水。《方舆纪要》 卷102乳源县: 洲头水 “在县城南。源出双峰山,东北流入曲江县境,注于浈水”。

  • 美利渠

    即蜘蛛渠。在今宁夏中卫县黄河北岸。清乾隆 《宁夏府志》 卷8: 美利渠 “自元以来名蜘蛛渠。旧由石龙口,尾达胜金关。嗣因岸徙渠淤,口窒不能受水。嘉靖壬戍,抚军毛中丞始命道参文武督本卫丁夫,改浚于旧口之

  • 刘武七营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方舆纪要》卷48:“刘裕伐姚浤、檀道济、王镇恶,滨河带险,造大小七营,是也。”

  • 银川驿

    即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东银川乡。《方舆纪要》 卷60河州: 银川驿 “在州西六十里。《旧志》 云: 踏白城东有银川站,黄河所经,驿盖因旧名也”。

  • 烟洲市

    即烟竹湖市。今湖南常宁县东北八十里舂水西岸烟洲镇。

  • 淳化阁

    北宋禁中阁名。在今河南开封市区内。北宋淳化年间建,故名。太宗赵匡义选三馆书,及汉、晋、唐诸人墨迹藏其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阁中所藏墨迹及南唐建业帖,摹刻禁中,名 《淳化秘阁法帖》。

  • 彭场镇

    即今湖北仙桃市东南三十二里彭场镇。昔为白泥湖,清乾隆初成市集。在湖北省仙桃市中东部。面积158平方千米。人口9.2万。镇人民政府驻彭场,人口1.7万。1949年为彭场镇,1958年设彭场公社,1984

  • 森罗殿

    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大芝坊庄。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九月,朱红灯率义和拳在平原和恩县交界的森罗殿内扎营,在此与清军发生激战,称为 “森罗殿之战”。这是山东义和团初兴时,与清军的一次正面冲突,影响较

  • 毁金桥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宋书·刘道济传》: 元嘉十年 (433),程道养攻成都,“二月,道养于毁金桥升坛郊天,方就柴燎,(裴) 方明将三千人出击之,贼列陈营前死战,日夕乃大败”。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