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水河镇

清水河镇

即今安徽芜湖县西北四十里清水镇。民国 《芜湖县志》 云: 清水河镇 “即 《旧志》 杨青市,在县东二十里清水河口。自万顷湖开垦后,逐渐繁盛”。《芜湖县地名录》: 清水镇 “因地处青弋江、水阳江汇合口,清浊分明,故名”。为古中江转折点。


(1)在贵州省兴义市西北部、马鞍山西部山坞。面积161.2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华村,人口1810。原名品甸镇,品甸系彝语音译,意为“平坦的坝子”。1950年为品甸乡,1958年并入马岭公社。1984年改品甸乡,1992年与原泥溪乡合并建品甸镇,1999年更名清水河镇。产稻、玉米、小麦、烤烟、油菜籽、花生等。兴普、兴盘公路经此。(2)在青海省称多县中东部。面积4551平方千米。人口4560。镇人民政府驻当达,人口2770。因河得名。1965年设清水河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1年置镇。畜产藏系绵羊、牦牛、马等。产青贝母、大黄、党参等药材及白唇鹿、藏羚羊等珍稀动物。214国道经此。(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城北部。面积220平方千米,人口3.8万。地处312、218国道交会处,是联接中亚的咽喉,是中国通往哈萨克斯坦最大的陆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必经之地。周边与霍城县十个乡镇场、兵团三个团场相邻,是农副产品和各类商品的集散中心,也是伊犁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和霍城县的经济中心。清水河镇原名瞻德城,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属伊犁九城之一,距今已二百多年。乾隆四十二年绿营驻防伊犁时,以城东清澈之泉河将该城易为“清水河”。宣统二年(1910年)由陈林在清水河设立第一所小学——瞻德城小学。1933年设乡,1952年成立互助组,1954年建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置镇。1992年为伊犁州设置的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升格为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5年被国家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猜你喜欢

  • 滶口镇

    即今陕西汉阴县。 南宋绍兴二年 (1142)移汉阴县于此。 《清一统志 ·兴安府》: 滶口镇 “今汉阴厅治”。

  • 比思县

    亦作北思县。唐贞观七年(633)置,后属羁縻笮州。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

  • 丰塘桥镇

    即今江西泰和县北十五里枫塘桥。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7:泰和县北有枫塘。

  • 乐寿县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城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寰宇记》卷63深州乐寿县:“取其理城(乐寿亭)为名。”大业初属河间郡,十三年(617)移治今献县。唐属瀛州。元属献州。明洪武初废。古

  • ①周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西王城公园一带。《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前549),“齐人城郏”。杜注: “郏,王城也。”②春秋郑邑。后属楚。即今河南郏县。《左传》:昭公元年(前541) “冬,楚公子围使

  • 上棘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楚师伐郑,次于鱼陵。右师城上棘,遂涉颍”。《水经·颍水注》:“颍水又径上棘城西。”古城名。春秋郑地。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北。《水经注·颍

  • 仁布宗

    即今西藏仁布县西北仁布。原西藏地方政府设仁布宗。1960年改设仁布县,驻强钦雪。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仁布县强钦雪。1960年撤销,改置仁布县。

  • 阿司牛录镇

    清置,属辽阳县。即今辽宁辽中县治(辽中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于此设辽中县。

  • 神麇山

    亦作神囷山。在今河北磁县西四十里。《山海经·北山经》: “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滏水出焉。” 《明史·地理志》 磁州: “西北有神麇山,滏水出焉。”

  • 源州

    ①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光安县(今越南义静省香山附近)。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贞观八年 (634) 改为阿州。②五代后蜀改洋州置,治所在兴道县 (今陕西洋县)。北宋初复为洋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