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水山

清水山

①即今陕西商州市北安山。《水经·丹水注》: 清池水 “水源东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于丹水”。《水经注疏》: “会贞按: 今商州北五十五里有安山,此水所出,谓之荆水。”

②在今贵州开阳县东清水江旁。《方舆纪要》 卷121贵阳府 “石门山” 条下: 清水山 “下临清水江。两岸壁立,水深莫测”。


猜你喜欢

  • 乐光县

    唐贞观中置,属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南隆光村。北宋废。古县名。唐贞观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南龙光。属芝州。北宋废。

  • 双清河

    四川成都平原上之走马河。《方舆纪要》卷67郫县:双清河“在县西北十里, 自灌县东流,经合江浦分为二,至县东北复合为一”。《清史稿·地理志》 郫县:“双清河即走马河,亦自崇宁入,东流入华阳,为锦江。”

  • 滇滩隘

    亦称滇滩关。在今云南腾冲县北一百一十里,现滇滩铁厂处。明、清为腾越九隘之一。《清一统志·腾越直隶厅》: 滇滩关,“明宣德五年,茶山长官司奏置巡司于滇滩,今裁”。

  • 瓦拉

    又作娃拉。在今西藏索县东南学松乡,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西藏志·外番》。

  • 武阳驿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江口镇。《方舆纪要》卷71彭山县: 武阳驿 “在县治东。水驿也。隆庆二年自眉州改今属,或曰驿旧置于龙爪滩旁,亦名龙爪驿”。

  • 佛耳山

    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佛耳山。《方舆纪要》卷99安溪县“翠屏山”条下:“《志》云,县西北八十里有佛耳山。其山峭绝而高大,可耕可庐。一名佛天山。”

  • 具茨山

    一名大騩山。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庄子·徐无鬼》: “黄帝将见大騩乎具茨之山。” 《水经·潩水》: “潩水出河南密县大騩山。” 郦道元注:“大騩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黄盖童

  • 上邽县

    秦改邽县置,属陇西郡。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汉属汉阳郡。西晋为天水郡治。北魏避道武帝珪讳,改名上封。隋大业初复名上邽县,仍为天水郡治。唐为秦州治,天宝末为吐蕃所占,大中时收复,改为镇。因地处渭水上游,

  • 令州

    唐置,为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附近。南宋以后废。

  • 鬲津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分乐陵县置,属棣州。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分饶安县复置,属沧州。贞观六年 (627)省入乐陵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