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涪陵郡

涪陵郡

①东汉建安二十一年 (216) 刘备改巴东属国置,属益州。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武隆、石柱、黔江、酉阳等县地。西晋移治汉复县 (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一说今贵州务川县东北洪渡)。永嘉后废。东晋永和中复置,移治枳县,后又废。南朝齐复置,属巴州。治所在汉平县 (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大溪河注入乌江处)。隋开皇三年 (583)废。

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涪州置,治所在石镜县 (今四川合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大足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合州。

③唐天宝元年 (742) 改涪州置,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涪陵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涪陵、长寿、南川、武隆等市县地。乾元元年 (758) 改为涪州。


(1)东汉建安末刘备改巴东属国置,治涪陵县(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属益州。西晋属梁州,移治汉复县(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彭水、武隆、石柱、黔江、酉阳等县区和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部分地区。永嘉后废。东晋复置,还旧治。南朝宋、齐属益州(齐曾属巴州)。齐移治汉平县(今武隆县西北)。隋开皇初废。大业和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涪州为涪陵郡。(2)隋大业初改涪州置,治石镜县(今重庆合川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合川、铜梁、大足等市县地。唐初改为合州。


猜你喜欢

  • 莆苎营

    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5万州: 莆苎营 “在州西北。防鹧鸪啼等村峒黎,最为襟要”。

  • 卢溪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辰州置,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等县及吉首市地。乾元元年(758)复改辰州。

  • 建国县

    1939年晋察冀边区由献县、河间二县析置,治杜生 (今河北沧县西北杜生镇)。1954年撤销,并入河间、沧县、献县等县。旧县名。1939年由献县、河间两县析置,治今河北省河间市丰儿庄,后迁沧县杜生。19

  • 云谿洞

    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21清平县:“云谿洞在县(今清平镇)北十五里。溪水从洞流出,资以溉田。旧名大空洞。相近有宾阳洞,一名小空洞。”

  • 小槐里城

    在今陕西兴平市西,接武功县界。《三国志·魏书·杨阜传》:“阜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水经·渭水注》:“渭水径(槐里)县之故城南。《汉书集注》:李奇谓之小槐里,县之西城也。”宋敏求《长安志》卷1

  • 钩 (鉤) 弋宫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书·外戚传》: “拳夫人进为倢伃,居钩弋宫,大有宠,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 倢伃亦称钩弋夫人。

  • 高平水

    即今湖南新邵县西石马江。《水经·资水注》: 高平水 “出武陵郡沅陵县首望山,西南径高平县南,又东入邵陵县界,南入于邵水”。

  • 三封县

    西汉置,属朔方郡。治所在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包尔套勒盖农场麻弥图古城。东汉末废。后赵复置,仍属朔方郡。北魏废。古县名。西汉元狩三年(前120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西北哈腾套海苏木麻弥图庙古城。属

  • 太阳陵

    为晋惠帝司马衷的陵墓。在今河南偃师市南蔡庄峻阳陵西至汉魏故城之间的邙山南麓。《晋书·惠帝纪》 载:光熙元年(306),“十一月庚午,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四十八,葬太阳陵”。

  • 真丘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大业三年 (607) 改为真阳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南省正阳县北。大业初改名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