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口镇

海口镇

①北宋置,属龙溪县。即今福建龙海市驻地石码镇。《元丰九域志》 卷9漳州龙溪县有海口镇。宋时为收取海道商税之所。明季改置石码镇。

②北宋置,属福清县。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海口镇。《元丰九域志》 卷9: 福州福清县有海口镇。元时置海口务。明初改为海口税课局,并置河泊所。清初废。《明通鉴》: 嘉靖三十四年 (1555),“倭复犯福清海口”,即此。镇内的龙江桥,创建于北宋政和三年 (1113),全长746米,是福建省现存结构最完整的古代石梁桥。

③北宋置,属潮阳县。在今广东汕头市东南达濠区。


(1)古镇名。在今广东省潮阳市东。北宋属潮阳县。(2)今镇名。(1)在浙江省青田县西北部。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口,人口1480。清光绪《青田县志》:“南宋高宗航海由台、温过青田,海潮直送至此,得名海口。”1944年置海口镇,1949年废镇,1950年置乡。1952年析置高沙乡,1956年雄溪、高沙二乡并入,1958年后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与东江乡合置海口镇。大溪东西横流,并有雄溪、海溪港南、北汇入。产油茶籽、乌桕籽、毛竹、木材、柑橘等。有木材加工等厂。多小水电站。金温铁路、寿温公路经此。为大溪沿岸重要船埠。(2)在安徽省怀宁县东南部。面积84.2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宁,人口1300。因地处皖河入江口,误传为秦始皇渡海的海口,故建镇时以此命名。1992年由原红星、巨网二乡合并置海口镇。产稻、棉花、玉米、豆类、小麦等。水产业兴盛,产银鱼。有榨油、纺织等厂。宜九公路经此。为石海公路终点。(3)在福建省福清市东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9.3万。镇人民政府驻下龙江,人口1690。地处龙江入海处,故名。北宋置,属福清县。《元丰九域志》载,福州福清县有海口镇。元置海口务。明初改为海口税课局并置河泊所,清初废。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复犯福清海口”,即此。1956年设海口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侨乡。产稻、甘薯。滩涂养殖以蛏、蛤、蛎为主。有冷冻、纸箱、造船、渔械、塑料等厂及水产、货运、客运等业。元洪工业开发投资区设此。公路接真大公路。古迹有龙江桥、瑞岩弥勒造像和摩岩刻石等。(4)在江西省德兴市北部、乐安河南岸。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口,人口3240。位李宅、体泉二水入乐安河口,以水多得名海口。1950年属海口等乡,1958年设海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设海口镇。产稻、大豆、棉花、油茶等。有电站及锰钢、冶炼、耐磨钢球、石英晶体、塑料等厂。体德公路经此。(5)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南部、滇池泄水口处。面积175.8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海门村,人口3.2万。因地处滇池出水口,故名。1951年为昆阳县三区,1954年属昆明市十区。1958年属安宁县海星公社。1959年为昆明市四农场。1961年属西山区,为海口公社。1984年为海口办事处。1988年置镇,驻中滩街。1992年迁今址。产稻、小麦、蚕豆、玉米、油菜籽等。有化肥、建材、建筑、采矿、光学仪器、仪表、轴承、机械、造纸、水泥等企业。为市重要工业区。昆阳铁路支线经境并设站。有公路北接昆畹公路。滇池客轮通昆明。名胜古迹有元建石闸、石城公园。有建于1910年的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6)在云南省澄江县东南部。面积102.7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口,人口1200。北临抚仙湖,东为抚仙湖的出水口海口河,因名。明、清设海口铺。1950年属澄江县第三区。1958年为松园公社。1963年与九村公社合并为东山公社,1973年分为新村、九村两个公社,1984年为新村区。1987年驻地由新村迁海口,更名为海口区。1988年为海口乡,1997年设镇。产稻、玉米、小麦、烤烟、蚕豆。特产抗浪鱼、青鱼、鲤鱼。马华公路从东经过。名胜有海口大桥。


猜你喜欢

  • 亭劝县

    唐贞观七年 (633) 置,后属羁縻笮州。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

  • 紫泥墟

    在今广东番禺市西南紫泥村。明置巡司于此。

  • 㟏口

    即含口。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 《宋史·司马池传》: “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 乃开㟏口道, 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 咸以为便。”

  • 人复县

    即民复县。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隋书·地理志》 巴东郡人复: “旧置巴东郡,县曰鱼复。西魏改曰人复。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巴东郡。有盐井。”今人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4指出,根据《隋开府仪同

  • 牛王堌

    一名牛戍驿。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北二十二里。民国初置县佐于此。

  • 马八儿国

    宋代名注辇国。故地在今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元史·外国传三》:“海外诸蕃国,惟马八儿与俱蓝足以纲领诸国,而俱蓝又为马八儿后障, 自泉州至其国约十万里。……(至元间)占城、马八儿国俱奉表称藩。”《明史·

  • 富堨村

    即今安徽歙县西北十五里富堨镇。清乾隆《歙县志》 卷1 《都鄙》 有富堨村。

  • 坡州山

    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85向武州: 坡州山 “在富劳县北三里。山形如虎,又名虎山”。

  • 五里庄

    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清光绪间,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在此设场练拳,宣传“灭洋”主张。村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中部偏东。属茌平镇。人口570。明末,杨氏从东阿县庙杨庄迁此立村,因距县城5里得名。产小麦、玉米、棉花

  • 抚西城

    即抚顺城。在今辽宁抚顺市区北浑河北岸。《清一统志·奉天府二》:抚西城“即抚顺城,在承德县东八十里,与兴京接界。城周三里,门三。明洪武二十一年置千户所于此。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章京驻防”。光绪三十三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