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刘支线
又称刘顶支线。从江苏海州 (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 南至刘顶煤矿。为陇海铁路支线。1940年建成。1945年拆除。
又称刘顶支线。从江苏海州 (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 南至刘顶煤矿。为陇海铁路支线。1940年建成。1945年拆除。
在今江苏灌云县境。《寰宇记》 卷22海州朐山县: “蛎山在县东南二百里。其山在海中,四面平坦,潮上半没,潮落方见,故其上多蛎,即螺蚌之类也。” 《方舆纪要》 卷22以为蛎山在 (海) “州东南百里海中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83柳州府: 武牢山 “在怀远县 (治所在今老堡乡) 南一十五里。高拔险峻”。
即今四川金堂县南五同镇。清嘉庆《金堂县志》卷2:五凤溪场“去城(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一百里”。
在今江苏江阴市西。东北入长江。《舆地纪胜》卷9江阴军:利港“在县西五十里。《四番志》云:本名渔浦,因鱼得利,因名”。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9:北宋乾兴元年(1022),“江阴军属县有利港,久废
①又名大石山、万安山。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后汉书·马融传》:“元初二年上《广成颂》:‘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李贤注:“石林,大石山也,一名万安山,在河南郡境。《簿》云:‘洛阳县南大石山中有杂树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抱馆乡。寻属龙里卫。二十九年(1396)改属新添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属贵定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治今贵州省贵定县西南
一名小董镇。即今河南武陟县西三十一里小董乡。清道光《武陟县志》卷8:集镇有小董村。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小董镇。明洪武五年(1372年)于此置沿海巡检司。
即今陕西柞水县西北营盘镇。清光绪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孝义厅 (今柞水县) 西北有营盘。集镇名。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东部、金沙江东侧。大具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20。纳西语称打鼓之,意为“大具
①隋大业四年(608)开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长二千余里。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
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北永乡北冯家村。1937年8月在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全面抗日路线,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