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浪卡子县

浪卡子县

在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南,与不丹相邻。属山南地区。面积9000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2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浪卡子镇。浪卡子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白鼻尖”。在此实指白色的鼻形山梁。曾译浪卡、浪噶子、浪噶则、郎噶子、朗噶孜、纳噶拉则、南噶子,又曾写作那则、那孜、纳噶尔、那戛子、那戛尔。元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地,在境内设十三万户之一的羊卓万户府(又译雅卓万户,曾译俺卜罗万户府)。明属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辖区,在此设宗。清统治西藏后,该地属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管理。清末归新设的洛喀基巧(山南总管)辖。1955年属江孜办事处。1960年朗格则宗(浪卡子宗)与白地宗合并,改设朗格则县。后正名为浪卡子县,属江孜专区。1964年打隆县并入,仍称浪卡子县,同时改属山南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四周高突,中间呈低洼湖泊。羊卓雍错(湖)地处县境中北部,被誉为“西藏鱼库”和“圣湖”。在湖上建的我国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水力发电站已正式投入生产向拉萨并网送电。属高原温带气候。经济以牧业为主。畜产牦牛、犏牛、藏系绵羊、山羊、马等。农产青稞、小麦、马铃薯、油菜籽等。野生动物有藏野驴、盘羊、黄羊、猞猁、豹、狐狸、獐、水獭、旱獭以及黑颈鹤、藏雪鸡等。产冬虫夏草、麻黄、贝母、龙胆草、雪莲等。矿产有沙金。境内河、湖中盛产高原特有的无鳞鱼。有毛纺与皮毛畜产品小型手工加工业。特产“羊卓干酥”风干肉、“羊卓藏被”和银制茶碗盖、卡垫、地毯、藏靴、佛龛等。拉亚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羊卓雍错、桑丁寺、打隆寺。


猜你喜欢

  • 兰登山

    在今四川南部县西。《舆地纪胜》卷185阆州:兰登山“在新井县东二十里。汉严君平隐居于此,有君平洞、君平像、崇福观”。《明一统志》卷68保宁府:兰登山“在南部县西八十三里。三面峻绝,俯临西江。汉严君平尝

  • 比渡坡

    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比渡坡在大方东南。《志》云,渡六归河至比渡坡,趋以列箐,道险隘。”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大定府:比渡坡“在城东南五十五里,渡六归河而赴以列箐

  • 右翼右末旗

    ①又称西路右翼右末旗。清雍正二年(1724)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图木尔布拉格西。②清雍正九年(1731)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木胡雷诺扬驿站。

  • 黄龙堆

    一名紫金堆。在今四川泸州市东长江中。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江阳县 “江中有大阙、小阙,季春黄龙堆没,阙即平”。《方舆纪要》卷72泸州: 泸江,“ 《志》 云: 泸江中有大石阙,亦曰黄龙堆,春

  • 吉山

    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南。《舆地纪胜》卷83随州:吉山“在应山县东南。有南吉、北吉二山,古吉阳县在山之南”。《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吉山在“县东南五十里。有南吉、北吉二山,亦名吉阳山”。

  • 毛岭峒

    元初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至正十五年(1355)置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

  • 苍梧道

    1914年由郁江道改置,属广西省。治苍梧县(今广西梧州市)。辖境约当今广西武宣、贵港、玉林、博白以东,桂平、平南、藤县、贺县南部(信都)以南地区及广东省怀集县地。1928年废。1914年6月由郁江道改

  • 临湍县

    西魏改新城县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六里南古县村。隋开皇初复改为新城县。唐天宝元年 (742) 又改临湍县,属南阳郡。乾元元年 (758) 属邓州。五代汉乾祐元年 (948) 改为临濑

  • 大溪山

    在今安徽郎溪县东三十里,桐水所经。《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大溪山“在建平。《图经》云,即桐水也”。

  • 斫汗那

    即石汗那。都艳城 (今阿富汗东北境斯科扎尔一带; 一说即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西南迭脑)。即“石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