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洱海

洱海

明代以来西洱河又习称洱海。在今云南大理市东。《明一统志》 卷86大理府: 西洱海 “在府城东。古叶楪河也,一名洱海,又名西洱河。源自邓川,合点苍山之十八川而汇于此,形如人耳,周三百余里,中有罗筌、浓禾、赤崖三岛及四洲、九曲之胜,下流合于样备江。浓禾岛形如几案,故又名玉案山”。《清史稿·地理志》 太和县: “西洱河,亦名洱海,形如月抱珥,亦曰珥河。”


在云南省西部苍山东麓,大理市、洱源县间。因湖形似耳状,故名洱海。为构造断陷湖。湖面海拔1974米,面积249平方千米,最大水深20.7米,蓄水量25.31亿立方米。是云南省第二大湖。西汇点苍山麓诸水,湖水由西洱河流出,汇合漾濞江,注入澜沧江。湖面宽阔,湖水清澈,具灌溉、航运、发电、养殖等功能。富水产,以弓鱼最著。多禽、候鸟。湖滨有点苍山、大理古城(太和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德化碑等多处景点。古称甚多。《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叶榆河》称叶榆泽,《隋书》称西二河,《蛮书》称洱河,《新唐书》称西洱河。元、明亦用此名,亦称西洱海,述律杰《西洱海诗》亦称洱海,杨慎《云南山川志》:西洱海,“古叶榆河也,一名渳海,又名西洱河”。参见“西洱河(1)”。

洱海小普陀


猜你喜欢

  • 文曲集

    即曲河店。今河南邓州市西北二十八里文曲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3:清咸丰七年(1857)二月,“众皆感奋,期翌日复战于文曲集”。

  • 珠官县

    亦作朱官县。三国吴赤乌五年 (242) 置,属朱崖郡。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南朝宋属合浦郡。南齐废。古县名。珠,又作朱。三国吴赤乌五年(242年)置,治今广东省徐闻县南。为珠崖郡治。晋及南朝宋属合浦郡

  • 恩德宏汛

    即今云南鲁甸县西南三十八里火德红乡。清设恩德宏汛。1925年改名火德红。

  • 山口城

    唐建,属黎州。在今四川汉源县北。《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四年(914)十一月,南诏寇黎州,前蜀王宗范等三招讨击之,“丙辰败之于潘仓嶂,斩其酋长赵嵯政等。壬戌,又败之于山口城”。胡三省注:“路振《九国志

  • 炉山

    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33沂州 “艾山” 条下: 炉山 “旧产金”。

  • 苏公堤

    在今广东惠州市城西。《舆地纪胜》卷99惠州:苏公堤“在丰湖之左岸。绍圣间,东坡出上所赐金钱筑焉”。

  • 安集延

    清藩属浩罕之地。即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安集延。乾隆《西域图志》卷45:安集延“在霍罕东三百八十里。……北滨那林河,南接葱岭。乾隆二十四年奉将军檄,令协擒霍集占,即内附”。光绪二年(1876)被沙

  • 石鼻山

    一名石簰山。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舆地纪胜》卷73峡州:石鼻山“《夷陵志》云,后周移峡州州治于此。其山隔大江五百余仞,广袤二十里,下临江流,中有石横六七十丈,如簰筏然,相传但为石簰,遂泯石鼻山之称”。

  • 宁南县

    1930年改披沙设治局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宁南县(披沙场)。1939年属西康省。取以在清宁远府之南为名。1955年改属四川省。(1)旧县名。冀南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河北省宁晋县南部析置。以

  • 五里庄

    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清光绪间,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在此设场练拳,宣传“灭洋”主张。村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中部偏东。属茌平镇。人口570。明末,杨氏从东阿县庙杨庄迁此立村,因距县城5里得名。产小麦、玉米、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