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洪州

洪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豫章郡置,治所在豫章县 (今江西南昌市西)。《元和志》 卷28: 洪州“因洪崖井为名”。大业二年 (606) 复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 (622) 又改为洪州。贞观中,徙治今南昌市。天宝元年 (742) 再改为豫章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洪州,为江南西道治。宝应元年 (762)州治改名钟陵县,贞元中复改名南昌县。唐时辖境东起今江西永修、南昌、进贤诸县,西有铜鼓、修水等县,南至上高、万载县,北至武宁县。五代南唐升为南昌府。北宋复为洪州。太平兴国六年 (981) 后,以南昌、新建二县 (今江西南昌市) 为治所。南宋隆兴三年 (1165) 升为隆兴府。

②唐贞观三年 (629) 以处降党项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七年(633) 改为彭州。

③西夏升洪门镇置,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西南。元废。

④即洪州泊里长官司。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洪州镇。


(1)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因州治内有洪崖井得名。治豫章县(唐宝应初改为钟陵县,贞元中改名南昌县,即今江西南昌市)。大业三年(607年)改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修水、锦江、潦水等流域和赣江、抚河下游地。天宝元年(742年)复改豫章郡,乾元元年(758年)仍为洪州。五代南唐交泰元年(958年)升为南昌府,北宋初复为洪州,辖境缩小。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升为隆兴府。州境水陆四通,沃野垦辟,有鱼稻之饶,唐时有东南都会之誉。江南西道观察使、镇南军节度使先后治此。南唐末曾建为南都。宋为江南西路治。(2)西夏升洪门镇置,治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部。元废。


猜你喜欢

  • 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

    在今江西宁都县城梅江边。原是耶稣堂,1916年建。为二层楼房。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派往江西“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余人,在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旅长董振堂等率领下,举行了著

  • 大夫关

    在今贵州遵义县附近。《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州杨氏,镇雄兵王嘉猷“扬声捣大水田,而潜以一军拔大夫关,直抵马坎”, 即此。在今贵州省遵义县附近。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州

  • 井店镇

    即今河南内黄县西南四十六里井店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4: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清军“驰抵开、内交界之井店镇”。(1)在河北省涉县中部。面积101.5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井店,

  • 宁塔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宁塔一带。藏语意为向阳坡。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西藏志·外番》。

  • 清江市

    1945年当地解放后由淮阴县城区析置,为苏皖边区政府驻地。治所即今淮阴市。1946年废。1948年第二次解放后设立两淮市,旋废,复称淮阴县。1950年再置清江市。旧市名。苏皖边解放区设。1945年由江

  • 吐京县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改岭西县置,为吐京郡治。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隋开皇初属隰州,十八年(598)改为石楼县。②东魏武定三年(545)置,属武州。治所在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废。古县名。

  • 怀德府

    元至大二年(1309)置,为羁縻府,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至顺二年(1331)改为宣抚司。

  • 牛口

    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苏轼诗集》卷1《夜泊牛口》诗云:“日落江雾生,系舟宿牛口。”《方舆纪要》卷70叙州府宜宾县“汶川驿”条下:“牛口水驿在府西北六十里。”在今湖北省秭归县西北。明、清设巡检司于此。

  • 南邓村

    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北齐书·幼主纪》: 周师渐逼,太上皇至青州,即为入陈之计,“与长鸾、淑妃等十数骑至青州南邓村,为周将尉迟纲所获”。即此。在今山东省临朐县西南。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将军尉迟勤

  • 武阳渡

    ①又名辟邪渡。即今江西南昌县 (莲塘镇) 东南武阳镇。《明史·太祖本纪》: 元至正二十三年 (1363),“太祖自将救洪都。癸未,次湖口,先伏兵泾江口及南湖嘴,遏友谅归路,檄信州兵守武阳渡”。即此。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