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阳镇

洛阳镇

①北宋置,属西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北五十里双桂镇北洛阳坝。

②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北二十五里东户村乡。清乾隆 《沙河县志》 建置志: 市集有洛阳。

③即今江苏武进县东南洛阳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阳湖县图: 东南有洛阳镇。


(1)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南部。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洛阳,人口7000。原名永安里。北宋词人秦观后裔禹夫,曾任河南洛阳县尉,卒于任。其子扶棺归葬,改名洛阳。1949年为洛阳镇。1955年改乡,阳湖乡等先后并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7年置镇。1999年戴溪镇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水果、淡水鱼等,尤以珍珠蚌、巨峰葡萄、水蜜桃著名。有珍珠加工、针织、化工、建材、机械等厂。常陆等公路经此。(2)在福建省惠安县西南部、洛阳江东岸。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洛阳街,人口7360。据《闽中摭闻》载:唐宣宗微行至此,赞曰:“此间风景,类我洛阳”,故名。1956年置镇,1958年改上游公社,1961年改洛阳公社。1984年复置镇。产稻、甘薯、花生、高粱、甘蔗、龙眼、荔枝和相思树、马尾松。有滩涂养殖业和盐场。有石雕、工艺美术、皮革、塑料、食品、竹编等厂。324国道经此。古迹有洛阳桥、刘盟海墓坊、义波祠、昭惠庙、瑶台、金刚井。(3)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东南部。面积223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洛阳店,人口7000。因原址处洛水之阳,后迁今址,仍用原名。1950年为洛阳区,1958年改洛阳公社,1987年改置镇。有重晶石矿。主产稻、小麦、棉花,特产银杏、油桐、金头蜈蚣等。有重晶石粉、水泥、海绵等厂。为市东南部农贸集市。随安公路经此。纪念地有新四军第五师九口堰纪念馆。(4)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西部偏南、南水上游。面积392平方千米。人口6710。镇人民政府驻黄洛洞,人口1370。由黄洛洞、洋洞各取一字并谐音成洛阳。1952年设洛阳乡,1958年属上游公社。1962年析置洛阳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乡,1993年建镇。地处天井山东北麓中低山地区。林产松、杉,为用材林基地之一。主产稻,并产甘薯、玉米、大豆、花生及冬菇、木耳等。深洞茶叶出名。有钨、锡、稀土等矿。有小水电厂。323国道经此。(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部。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2.7万,86%为壮族。镇人民政府驻洛阳街,人口1.25万。古名落阳,后改今名。1951年为环江县三区,1958年称红星公社,1959年改为洛阳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玉米、大豆、木薯及油茶、油桐等。有钢铁、水泥、氮肥、铁木具、农机等厂。红茂矿务局驻此。是县西部工商交通中心,金红铁路与洛茂铁路交会于此并设普洛站,公路通贵州及河池、宜州、融水等地。


猜你喜欢

  • 雅尔博罗克巴勒底宗

    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 雅尔,顶也。博罗克,黑帐房也。巴勒,威也。底,小也。”

  • 排波暗沙

    在我国南海诸岛的中沙群岛内,位于中沙大环礁西南部边缘。东距波洑暗沙7.5海里,西距果淀暗沙3.5海里。1947年公布名称为排波暗沙。

  • 阌乡水

    又名玉涧水。即今河南灵宝市西双桥河。《水经· 河不注》: 玉涧水 “南出玉溪,北流径皇天原西,……又北径阌乡城西,……世谓之阌乡水也”。

  • 两浙西路

    北宋熙宁七年(1074)分两浙路置,治所在杭州(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衢江、富春江、钱塘江以西、江苏省茅山、长荡湖一线以东地区及上海市。寻废。熙宁九年(1076)又置,次年废。南宋初再置,始

  • 白云寺

    ①即今河南临汝县东北十八里风穴山中风穴寺。北魏时始建,初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代又加扩建,改称白云寺。唐开元时所建七祖塔至今犹存。②在今四川奉节县城北。唐李白寓蜀时,有《白云寺》诗刻悬崖间。

  • 水德江长官司

    明洪武初改水特姜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永乐十二年(1414)属思南府。万历三十三年(1605)改置安化县。明洪武初以水特姜长官司改名,治今贵州省思南县。二十二年(1389年)为思

  • 河董城

    辽置,为辽防城之一。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市西克鲁伦河中游北岸。《辽史·地理志》:“河董城,本回鹘可敦城,语讹为河董城。久废,辽人完之以防边患。东南至上京一千七百里。” “皮被河出回纥北,东南经羽厥入

  • 白云峰

    ①在今浙江天台县北。《清一统志·台州府一》:白云峰“在天台县北三十里。《道书》以为第十六福地。一名司马悔山”。②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峰寺后。清道光《峨眉山志》卷2:白云峰“即白岩峰, 中峰寺后

  • 临河县

    ①秦置,属九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临河市东北古城乡 (高油房) 古城。西汉属朔方郡。东汉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东径高阙南。河水又东径临河县故城北。” 民国 《临河县志》 卷下有

  • 梅岭隘

    在今江西大余县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大庾县: 梅岭隘“在府南二十里,与保昌县火径隘相接。为防御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