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水

洛水

①又名洛涧。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明史·地理志》 凤阳府怀远县: “又西南有洛水,与寿州分界,径县南新城村入淮。”

②在今山东莒县西北四十里。出檀特山阴,东南流入于沭。元于钦 《齐乘》 卷2 “沭水” 条下: “洛水出檀头山,又南经莒州城东,又南沙河水西来入焉。”

③一作雒水。即今河南洛河。黄河支流。《尚书·禹贡》: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④亦作雒水。为今四川沱江诸源之一。即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之石亭江。 《汉书·地理志》 广汉郡��县: “章山, ��水所出, 南至新都谷入湔。”

⑤一名北洛水。即今陕西省洛河。源出定边县东南白于山,东南流经吴旗、志丹、甘泉,又南流经富县、洛川等县,至大荔县南合渭水,东入黄河。《周礼·职方》: 雍州 “浸曰渭、洛”。《山海经》 卷2:白於之山“洛水出其阳,而东流注入渭”。《史记·周本纪》: “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即此。


(1)古水名。(1)即北洛河。今陕西省境内洛河。《诗经·小雅》:“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即此。参见“洛河(2)”。(2)又称雒水。一说即今鸭子河,一说即今石亭江。为四川沱江诸源之一。(2)又称雒水。即南洛河。今河南省洛河。参见“洛河(1)”。(3)即“洛涧”。


猜你喜欢

  • 大寺安山

    亦名长乐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六十里太安场附近。《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长平山“在味江之上。昔杜宇与居人避水其上,城垒居地往往尚在。有大安寺,寺门盖花平老泽路也”。

  • 三姑石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一曲。明《八闽通志》卷6《地理志·山川》 崇安县:三姑石“三峰并峙。相传秦时有三女游于此,因化为石”。实则以形似为名。

  • 杜家水口镇

    即垛石桥。今山东济阳县西北垛石镇。清乾隆《济阳县志》卷1:杜家水口镇在“治西北三十里”。

  • 大塔山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元和志》卷31广都县:大塔山“在县东四十里。有阿育王塔, 因名”。

  • 温汤市

    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金史·地理志》 汝州梁县: “正隆六年,敕环汝州百五十里州县商贾,赴温汤置市。”

  • 赤鲤湖

    在今江苏泗阳县北七十余里。《元史·褚不华传》:“不华以余兵入淮安,时城之东、西、南三面皆贼,惟北门通沭阳,阻赤鲤湖。”即此。在今江苏省泗阳县北,湖水通涟河。《元史·褚布哈传》:“刘甲守韩信城,城门通沭

  • 兴安运河

    即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即“灵渠”。

  • 琼中县

    1948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在今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东中平镇南丘。1950年并入保亭县。1952年复置,治所在新市 (今县东北红岛乡)。后迁乘坡 (今县东南和平镇)。1959年迁治营根镇 (今琼中

  • 新开门

    即新门。南宋临安城东城门之一。

  • 太华山

    ①即今陕西华阴市南十里华山。号为西岳。以西有少华,故曰太华。《禹贡》:“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汉书·地理志》 华阴县:“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