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口戍
在今陕西洋县东。《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 (410),“桓石绥因 (卢) 循入寇,起兵洛口”。胡三省注引 《水经注》 称: “汉水过魏兴安阳县,又东至��城南, 与洛谷水合, 水北出洛谷, 谷北通长安,其水南流注汉水,所谓洛口也。”
在今陕西洋县东。《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 (410),“桓石绥因 (卢) 循入寇,起兵洛口”。胡三省注引 《水经注》 称: “汉水过魏兴安阳县,又东至��城南, 与洛谷水合, 水北出洛谷, 谷北通长安,其水南流注汉水,所谓洛口也。”
①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义门县(今陕西延川县西)。四年 (621) 废。②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太和县 (今江西泰和县西六里)。八年 (625) 废。③唐贞观四年 (630)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温州卫。在今浙江瑞安市城区所前街。清顺治中废。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庐州置,属河南行省。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六安、霍山、庐江、无为、和县及湖北英山等市县间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为庐州府。元至元十四年
在今江西安远县西。《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安远县: 莲花岩“在县西二十五里,泉石奇胜”。《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莲花岩 “循岭穿石径而入,两山峭立,中藏一洞,有飞瀑从岩顶悬注入溪涧中”。
俗称布哈公旗。即和硕特北前旗。在今青海天峻县东南。后迁今天峻县西北。
清置,即今陕西富平县西北三十里庄里镇。汉王翦曾屯兵于此。在陕西省富平县西北部。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7.3万。镇人民政府驻庄里,人口2.4万。秦为王翦屯兵处,唐为司徒李光弼封地,且内为庄户居地,故名。
①即今内蒙古杭爱后旗西、乌拉特后旗西南之狼山。《魏书·蠕蠕传》: 建义初,孝庄诏曰: “蠕蠕主阿那瓌镇卫北藩,御侮朔表,遂使阴山息警,弱水无尘,刊迹狼山。” 即此。②在今江苏南通市东南十八里长江边。《
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羊官堡。《清一统志·奉天府二》:杨官堡“在复州西南三十里”。
①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原附牧于杜尔伯特部,牧地在额尔齐斯河沿岸。土尔扈特部西徙后,辉特部即据有土尔扈特牧地 (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之地)。②青海额鲁特之一。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东南岸。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半岛西部沙漠地区。元汪大渊《岛夷志略》:“阿思里,极西南达国里之地,无山林之限,风起则飞沙扑面,人不敢行,居人编竹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