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江水
即今金沙江流经云南昭通市西至四川宜宾市一段。东汉称泸江水。《水经·若水》: 若水 “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西,为泸江水,又东北至僰道县入于江”。郦道元注: “泸水又下合诸水,而总其目焉,故有泸江之名矣。”
即今金沙江流经云南昭通市西至四川宜宾市一段。东汉称泸江水。《水经·若水》: 若水 “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西,为泸江水,又东北至僰道县入于江”。郦道元注: “泸水又下合诸水,而总其目焉,故有泸江之名矣。”
即阳乐水。在今河北卢龙县北。源出县东北山谷中,西流入青龙河。《水经·濡水注》: 阳乐水 “出东北阳乐县溪。其水又西南,入于沮水,谓之阳口”。《清一统志·永平府一》: 黑崖子河 “疑即古阳乐水”。
即今四川高县。《明史·地理志》 高州:“旧治怀远砦,正德十三年迁治中坝。”(1)集镇名。在陕西省城固县西北部。属小河镇。人口200。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于砖溪河中游平坝,故名。主产稻、小麦、油菜
明置,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清一统志·石阡府》:牛塘坝关“在府城西南废葛彰司(治今河坝场)境”。
亦作乌德鞬山、乌德犍山、乌都鞬山、乌罗德健山。即于都斤山。今蒙古国西南之杭爱山。《新唐书·回鹘传·葛逻禄》:天宝时,“葛禄之处乌德犍山者臣回纥”。
原名蒙舍诏,为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治图城 (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三十四里)。《旧唐书·南诏传》: “蛮谓王为诏。” 唐樊绰《蛮书》 卷3: “蒙舍,一诏也。居
①旧名三里三镇。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清宣统三年(1911)改名兴隆镇。民国白眉初《满洲三省地志》卷3:“拜泉县西南八十里三里三镇,又名兴隆镇。”②清置,属巴彦州。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巴彦县西北兴隆镇。《清
①明置,属三万卫。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尚阳堡。明 《辽东志》 卷3: 靖安堡 “官军三百五十一员名。杨木答兀屯可屯兵,黄泥冈屯可按伏”。乾隆《钦定盛京通志》 卷29: 尚阳堡在 “ (开原) 城东四十里,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马头渡“在县北三里。又县北十五里有赵销渡,县南五十里有漩口渡, 皆往来通道”。
在今甘肃定西县东。峰峦陡峻,纤回难上。驿道经其上,曲折上下约四五十里。其顶名清凉山。《方舆纪要》 卷59巩昌府安定县: 青岚峪 “在县东三十里。山多岚气”。
在今安徽宣州市南二里。下俯宛溪,有响潭。唐权德舆 《宣州响山新亭新营纪》 称: 响山,“两崖耸峙,苍翠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