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溪市
即今湖南衡南县 (衡阳市) 东泉溪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 泉溪市 “在清泉县 (今衡阳市) 东三十里,濒耒水”。
即今湖南衡南县 (衡阳市) 东泉溪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 泉溪市 “在清泉县 (今衡阳市) 东三十里,濒耒水”。
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唐长庆二年(822)刺史白居易浚湖时筑。雍正《西湖志》卷7:白公堤在“钱塘门外石函桥北至余杭门”。故址当今环城西路。
①在今安徽黟县北。《方舆纪要》 卷28黟县: 黄堆山 “在县北三十里。高十余里。绝顶平坦”。②在今陕西大荔县西。《新唐书·代宗纪》: 广德元年 (763),“党项羌寇同州,郭子仪败之于黄堆山”。即此。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洪椿坪。明胡世安 《登峨山道里记》: “右一水从九老洞,绕洪椿坪而来。” 民国 《重修峨眉山志》 卷4: “千佛庵即洪椿坪。伏牛山楚山和尚开建,德心大师重修。梵宇精洁,结
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赤镇。清嘉庆二年 (1797) 建,为四合院砖木建筑。大殿正中有禹王坐像。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过南江,在此建立长赤县苏维埃政府。前殿三道石门框上,红军刻的 “谁是世
即今河南淅川县城关镇。清咸丰《淅川厅志》卷1:上集街“在板桥保。城北五十里,有小集”。1960年淅川县由老城迁治于此。
在今山东莱阳市东六十里,与海阳县联界。元于钦 《齐乘》 卷1: 莱阳县 “又有仓山、林寺、福阜三山。林寺、福阜淘金之地”。《方舆纪要》卷36莱阳县 “五龙山” 条下: 福阜山,“宋、元时尝置金场”。
指今印度之恒河。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卷4: “窣禄勤那国,周六千余里,东临殑伽河,北背大山。……阎牟那河东行八百余里,至殑伽河源,广三四里,东南流入海处广十余里,水色沧浪,波涛浩汗。”
唐长安兴庆宫的主要楼阁之一。开元八年(720)建。在兴庆宫西南隅,与西边的勤政务本楼相毗邻。宁王宪、申王㧑、岐王范、薛王业府第相望,环于宫侧,唐明皇因题“花萼相辉”之名,取诗人“棠棣”之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设,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东南诺门罕布日德。“诺门罕布尔都”,蒙古语意为 “精通佛经”。
在今河北三河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1三河县:七渡河“在县西北。一名黄颁水。源自顺义县黄颁峪,流经县界,下流入于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