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阴县

河阴县

①西汉置,属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黄河南岸。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 “东径河阴县故城北。又东径九原故城南”。

②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东魏为河阴郡治。隋开皇初属洛州,大业初废入洛阳县。

③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 置,属河南府。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七十里任庄。会昌三年(843) 改属孟州。金属郑州。元徙治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北。明洪武三年 (1370) 徙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镇。清乾隆三十年 (1765) 省入荥泽县。1913年析荥泽县复置,属河南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1年并入广武县。

④辽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南二十五里山阴城镇。以在桑干河之阴,故名。金大定七年(1167) 改为山阴县。

⑤1912年由荥泽县析置,治河阴乡 (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1931年与荥阳县合并,设立广武县。


(1)古县名。(1)西汉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西北土城子。属五原郡。东汉末废。(2)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属司州。北魏明帝时废入洛阳县,正始二年(505年)复置。《洛阳伽蓝记》: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尔朱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即此。隋初移治今宜阳县东,大业元年(605年)废入洛阳县。(3)辽置,治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南山阴城。属应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山阴县。(2)古旧县名。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析汜水、荥泽、武陟三县地置,以地当汴河口,便于漕运,管河阴仓。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黄河南岸,属河南府。会昌三年(843年)改属孟州。金、元、明属郑州。元、明时治所屡迁,均在今荥阳市东北一带。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废入荥泽县。1921年析荥泽县于河阴乡复置,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1931年与荥泽县合并,改名广武县。


猜你喜欢

  • 靖江王府

    在今广西桂林市中心。宋代在此建铁牛寺。元代称大圆寺,后改为万寿殿。明洪武三年 (1370) 朱元璋封其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五年 (1372) 起营建王府宫殿,历时二十年建成。二十六年 (1396) 筑

  • 龙门郡

    ①西魏置,属南汾州。治所在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东南)。北周属绛州。隋开皇初废。②隋义宁二年(618)改平武郡置,治所在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青川、江油二县市部分地

  • 重龙山

    亦名四岩山、崇灵山。在今四川资中县城东北隅。《舆地纪胜》 卷157资州: 重龙山 “在州南二里。 ��崒盘屈, 隐若龙转, 飞鹫龙山, 亭阁之胜及诸梵列跨其上,江山城市历历

  • 善利渠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42汾州府: 善利渠 “在府西南。西山诸泉源会流为渠,东西首尾凡百余里,有灌溉之利”。

  • 随郡

    南齐改随阳郡置,属司州。治所在随县 (今湖北随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北随州、广水二市地。隋开皇初废。南朝齐置,治随县(今湖北随州市)。隋开皇初废。

  • 东海峪遗址

    在今山东日照市石臼所南八里东海峪村西。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末期和龙山文化早期遗址。面积3.9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有黑蛋壳陶杯、陶鼎、石刀等。从其墓葬和文化堆积可以明显看出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向龙山文化早期

  • 太行八径

    亦称八径。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陉道。《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市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

  • 安县

    南朝宋置, 属永平郡。 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岑溪县境。南齐以后废。

  • 乔庄场

    亦作硚庄场。即今四川青川县(乔庄镇)。清道光《龙安府志》卷2: 硚庄场在平武县青川镇“东一百二十里”。1939年改置乔庄镇。1951年青川县由青溪镇迁此。

  • 大定山

    在今四川犍为县西一里。《清一统志·嘉定府一》:大定山“壁立环抱,俨若列屏。一名翠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