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曲

河曲

①春秋晋地。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七十余里。黄河至此折而东流,故名。《水经· 河水注》引 《竹书纪年》: 晋惠公十五年 (前636),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 《春秋》: 文公十二年 (前615),“晋人、秦人战于河曲”。均即此。

②在今山东夏津县北。《资治通鉴》: 隋大业七年(611),“时鄃人张金称聚众河曲”。胡三省注: “河曲,清河之曲,《新唐书》 作 ‘河渚’。” 《方舆纪要》卷34夏津县 “屯氏故河” 条谓 “县有河曲,或曰,即屯氏河之曲也”。

③古地区名。指今青海东南境黄河曲流处,为古代羌族所居之地。《水经·河水注》: “司马彪曰,西羌者,自析支以西,滨于河首左右居也。河水屈而东北流径析支之地,是为河曲矣。应劭曰,《禹贡》 析支属雍州,在河关之西,东去河关千余里,羌人所居,谓之河曲羌也。”


古地区名。(1)指今山西省芮城县西风陵渡一带。因黄河自北向南流,至此折而向东流成一曲,故名。《春秋》文公十二年(前615年):“晋人、秦人战于河曲。”即此。(2)指今青海省境内黄河弯曲处一带。《水经注·河水》:“河水自河曲又东,径西海郡(治今青海海晏县)南。”即此。


猜你喜欢

  • 万顷池

    ①即万岁池。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十里凤凰山东南。《水经·江水注》:“初张仪筑城取土处,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顷池是也。”②在今四川万源市东南九十里石塘乡东北。民国《万源县志》卷2:万顷池“一名龙池。在石

  • 河北道

    ①唐贞观元年 (627) 置,为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因在黄河以北,故名。开元后治所在魏州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北京、天津二市及河北、辽宁大部,河南、山东古黄河以北地区。②191

  • 秋林夏馆山

    在今河南内乡县北一百五十里。《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秋林夏馆山 “泉石甚胜,湍水出焉”。

  • 方丈山

    ①又名方壶。古代传说中三神山之一。《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或以为即今韩国南济州岛。②即今观音山。在云南鹤庆县南部。《元混一方舆胜览》鹤

  • 中道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至西域交通道路之一。(1)《三国志》卷3裴注引《魏略·西戎传》:“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即从今

  • 河州路

    蒙古至元六年 (1269) 改河州置,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和政、广河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明洪武四年 (1371) 改置河州卫。

  • 渌田市

    一作碌田市。即今湖南攸县西南四十里渌田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攸县西南有渌田市。北伐战争中,叶挺部曾在此击溃吴佩孚军。

  • 毕埒根窝集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土姆宁河上游。《清一统志·吉林一》 “阿库密窝集”条下:“毕埒根窝集,在(宁古塔)城东二千六百五十九里。”土姆宁河源于此。

  • 贤妃镇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六十里斗子山。《舆地纪胜》 卷188蓬州: 李特读书台 “在斗子山,李特微时尝隐是山,妇人侯氏归之,昼侍几砚,夜直灯烛,后特以妇为妃,故镇初名贤妃”。

  • 积善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积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后废。